羅大岡,法國文學專傢,翻譯傢。浙江紹興人。1933年畢業於中法大學文學院。1953年後,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中國翻譯傢協會第一屆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第一屆理事,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1983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榮譽博士稱號。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作者在本書中,以書信的形式,藉兩個波斯人之口,對當時的法國社會,作瞭細緻的觀察和齣色的批判。這兩點,也正是我們──本書的幾個作者,在討論中國的法觀念問題時竭力想要做到的。有趣的是,孟德斯鳩當年乃是冒瞭兩個波斯貴族的名,以東方人的眼光去品評法國。二百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卻是藉助幾位來自巴黎的青年的眼睛,從法觀念角度對中國社會作瞭一番認真的觀察。本書所收的十一封信,就是齣於“他們”之手。
一、穴居族人故事 阿拉伯有个小民族,叫做穴居人。他们也有人的相容,只不过凶悍、残暴,不奉行任何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他们有一位国王,是外族人,想纠正他们凶残的劣根性,对他们很严厉。他们便发动叛乱,杀死了国王,灭绝了王室。叛乱成功后,他们举行选举,选出了一批行政...
評分 評分豆友说,在看新书之前,想想自己看了哪些老书。孟德斯鸠处于法国路易十五时期,上任“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铁腕统治也有所松动。本书正创作于这个时期,采用书信体,借由一位郁不得志而到欧洲游历的波斯国王的书信展开。这种创作方式当时很流行,我则想到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
評分看了三分之一,开头略【……】,看到穴居人的故事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 穴居人的故事,和洛克、卢梭的故事有相同的味道,但有趣之处在于,它是用更具文学色彩的笔调,先后写了共和国灭亡后的两个穴居社会,恶人的和善人的。在孟德斯鸠看来,人性似乎是本恶的,但并非绝对,也有...
評分本书通过波斯人郁斯贝克为主的波斯人在欧洲居住,游历,探索,所闻所感对应出了亚洲地区以波斯为主的地区的社会生活的不同之处。在书中,可以感觉到欧洲相对于亚洲的民主,平等和自由。但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欧洲(主要是法国)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并非是十分完美的。 书中,...
2005-17
评分比較東西方文化必讀的書籍,小說技法有待提高
评分藉波斯人的眼光看待歐洲,以民族的口吻評價另一種生活,新觀點恰是針對自身頑疾的良藥。我們的文化中存在各種一成不變的東西,這種遺傳和固定讓恐懼滋生,扼殺瞭心靈的解放。通過批判,一個由物質到人的心理,到情與欲到道德的體得以建立。羅國林的翻譯生動平易,增加瞭閱讀的樂趣
评分赤果果的東方學視野
评分在怪那裏看的,然後自己打算買一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