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論叢·第八輯-社會理論的兩種傳統》,本書內容簡介:社會理論與近代社會共生,而尤為重視對於現代性的反思。古典社會理論中,以英國蘇格蘭啓濛傳統與法國傳統影響最著。本輯的主題,是從這兩種社會理論的分疏入手,探討英法兩國不同的社會理論傳統與政治社會結構,更重要的是這兩種理論傳統對於當下世界的影響與意義。
写在前面 从1734年起,孟德斯鸠呕心沥血伏案写作,用了整整十三个年头写作《论法的精神》。1748年11月,他的这部书终于得以在瑞士正式出版。当时评论界既有好评如潮,也不乏驳难非议。其中,一位研究法学与伦理学的学者评论最为有趣,他说他感觉到,孟氏作为“一个外人闯...
評分10年了,居然看到了第八辑。 03年,第七辑出版后,曾经以为《公共论丛》就此夭折,心痛之极。 10年后,再次见到《公共论丛》,狂喜。 犹记在《公共论丛》初读《两种自由》时的思想震撼。 也许,《公共论丛》的再续刊行意味着又一个小阳春?
評分10年了,居然看到了第八辑。 03年,第七辑出版后,曾经以为《公共论丛》就此夭折,心痛之极。 10年后,再次见到《公共论丛》,狂喜。 犹记在《公共论丛》初读《两种自由》时的思想震撼。 也许,《公共论丛》的再续刊行意味着又一个小阳春?
評分10年了,居然看到了第八辑。 03年,第七辑出版后,曾经以为《公共论丛》就此夭折,心痛之极。 10年后,再次见到《公共论丛》,狂喜。 犹记在《公共论丛》初读《两种自由》时的思想震撼。 也许,《公共论丛》的再续刊行意味着又一个小阳春?
評分写在前面 从1734年起,孟德斯鸠呕心沥血伏案写作,用了整整十三个年头写作《论法的精神》。1748年11月,他的这部书终于得以在瑞士正式出版。当时评论界既有好评如潮,也不乏驳难非议。其中,一位研究法学与伦理学的学者评论最为有趣,他说他感觉到,孟氏作为“一个外人闯...
第一,導言沒有落款不知作者,有些遺憾;第二,編者慧眼;第三,江宜樺這樣純的學者竟然能夠做總理,這有些衝擊我的三觀:這究竟要算作中華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抑或現代範式下學術與政治的歸途?
评分罕有的愛不釋手的學術文集,《公共論叢》對於比我大十歲的那撥人來說意義重大,第八輯也多是舊文,其中很多內容甚至是某些前輩靠十年前審檢過的。今是昨非,在當下袞袞諸公多以談自由為恥,爭相研習時髦論說之際,希望這本書能給年輕一代提供新的思考維度
评分第一,導言沒有落款不知作者,有些遺憾;第二,編者慧眼;第三,江宜樺這樣純的學者竟然能夠做總理,這有些衝擊我的三觀:這究竟要算作中華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抑或現代範式下學術與政治的歸途?
评分如果能把翻譯文章的齣處標注齣來,我真的願意看原本,盡管翻譯的都很棒……
评分著重看瞭韓水法的《政治哲學與道德哲學》和江宜樺的《“政治”概念之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