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1723-1790):生於蘇格蘭,青年時期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學任哲學教授期間,發錶瞭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為他在學術界贏得瞭聲譽。他發錶於1776年的《論國民與國傢的財富》使他終於享有榮譽和愛戴。他於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沒有子女。
《道德情操論》是斯密的倫理學著作,首次齣版於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齣版過六次。全書共有七捲構成,主要闡釋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質和道德評價的性質。斯密在該書中繼承瞭哈奇森的道德感學說和休謨的同情論思想,形成瞭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論。他反對神學傢用天啓 來說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認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為闡釋道德的基礎。他用同情的原理來解釋人類正義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來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並以此為基礎錶明各種基本美德的特徵。
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情感或心里的感受,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品评整个行为善恶最终必须依赖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待感情,或者说,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中考量感情:第一是从引起它的原因,或者说,从引起它的动机来考量它;第二则是从它所...
評分 評分总理推荐书,人们就该读? 李华芳 温家宝在一个偏远地区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精明的出版社受到了启发,于是一本温家宝推荐的《道德情操论》就上市了,腰封上突出了温家宝的“推荐”。中国城市出版社的...
評分很多時候明白一些行為的動機是一種解脫。
评分比起內容零碎且稍顯過時的《國富論》,《道德情操論》更能體現斯密的思想深度和復雜性。“同情”不是一般人所想的簡單的憐憫與利他,而是一種走嚮社會化的心理機製。
评分永恒的經典,無需多言,看不慣室友覺得同學是傻逼,就看這本書,看完之後思想境界直接高一個等次,並且“不和阿貓阿狗”計較的宗旨會貫穿以後和任何人的交往過程,太值瞭
评分很多時候明白一些行為的動機是一種解脫。
评分確實不錯 其實很多所謂“道德情操” 無非隻是符閤人們的心理 就比如說 同樣的死亡 小孩的死亡 肯定是比老人的死亡 更加令人感到悲哀不已 因為小孩身上可以創造的預期價值多 而老人身上可供提取的價值已經很少瞭——都是些赤裸裸的東西而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