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重要,其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十本当代畅销而肤浅的经济学教材。它实际上为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奠定了伦理基础。 在斯密那个时代经济学是不存在的,而斯密本身也是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出版一本关于道德哲学的著作是再正常不过了,而成为现代经济...
评分是在单位的阅览室翻到这本书的,在序中提到08年汶川地震温总理五次推荐的书籍,边开始看起了这种中规中矩的“思修书”。 封面上打着“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坚定市场经济信念的必读书”,阅读过程很快。 书摘: 人不是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之事,而是他人对别人所说...
评分一直以来都知道亚当斯密的两本巨著,一本是《国富论》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的地位,一本是《道德情操论》奠定了他在伦理学的地位,知道亚当斯密对于经济学的重要作用的人很多,但是知道《道德情操论》对于亚当斯密的独特意义的人还是蛮少的。 《道德情操论》是一本在...
评分【按语: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道德情操论(1759)》文笔极其优雅细腻甚至颇有女人味,与《国富论》的恢宏格调有很大差异;而且卷4中甚至还批评了休谟将善恶与效用紧密关联起来的做法。因而《道德情操论》是一部极为独立的作品,并不完全适合被看为《国富论》...
评分第一篇 目标与哲学 人类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整体的繁荣,其本质是为了种群的进化。思想家选择合宜或者中庸作为人类行为的衡量标准。合宜的完美形式是正义,即制止我们伤害他人;中庸的完美形式是至诚,这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基础。本书以目标-手段的层级结构作为整本书的基本结构。书...
看到第七卷直接惊了……斯密把自己的体系和柏拉图的伦理学直接贯通起来,可是impartial spectator明明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善的理念则在城邦之外。也许这就是斯密自己的合宜性吧,他并不祈求自己的学说具有开天辟地的革命性,反倒在传统中有坚实的根基,而这些伟大的学说反过来佐证了自己的伟大。不管怎样,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等而视之,是过于粗鄙了。这个翻译远好于商务版,但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评分嘎嘎 其实我觉得男人还是要有点道德的
评分简直就是一本长者教你提高情商论啊。长者斯密将同情(sympathy)看作一切道德的基础,通过同情做出各种合宜的行为以及获得各种承认。
评分斯密首先是个道德哲学家,这本书是斯密伦理学的集中表达。形式上的特色是标题长,语句有翻译腔,能坚持读下去的都不易。
评分斯密首先是个道德哲学家,这本书是斯密伦理学的集中表达。形式上的特色是标题长,语句有翻译腔,能坚持读下去的都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