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 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
◎ 1961 年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在此之前他已退学专心创作。同年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的轰动。
◎ 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
◎ 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 汉德克 / 在文景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骂观众》
Publikumsbeschimpfung
《左撇子女人》
Die linkshändige Frau
《无欲的悲歌》
Wunschloses Unglück
《重现》
Die Wiederholung
《缓慢的归乡》
Langsame Heimkehr
《痛苦的中国人》
Der Chinese des Schmerzes
《形同陌路的时刻》
Die Stunde, da wir nichts voneinander wußten
◎ 一场回归语言本质的冒险
◎ 一个在焦虑和孤独中渐渐迷失自我的人
◎ 维姆·文德斯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 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 每一个句子都极美好,句子排列的顺序突然会变得引人注目。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一个句子如何从这处流向他处。那种写作的精确也足以给我拍片的灵感。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2013年1月16日 作者:康慨 当代德语世界最重要的先锋戏剧家、奥地利大师级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之八卷本作品集将在中国陆续出版。 前两卷——《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和《骂观众》,于2013年1月由北京世纪文景公司在上海人民出版...
评分小说以这样的句子开始的:“当安装工约瑟夫•布洛赫——他以前是个著名的守门员——上午去报到上班时,他得知被解雇了。”这是一个平常无奇的句子,顺着其中的逻辑,我们渴望得知这一切发生的原因,“至少布洛赫是将下面这件事情理解成了这样一个通知:当他出现在工厂门口时...
评分《守门员对罚点球的焦虑》,刚开始我还挺有兴趣,看来是故事类,应该不会像再去理解《骂观众》那样的了,后来what,怎么逻辑有点乱®,刚刚一个片段就一下到另一个片段,而且没啥关系®,后来看完后又去豆瓣上看了别人的书评,他们的理解比我通透多了,最后对于罚点球的...
评分对于读者而言,《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以下称《守门员》)是一本充满挑战性的书。读完全书,读者脑海里多半漂浮着一些孤立无援的句子和纷乱的细节。连贯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小说人物——这些传统小说里最典型的因素,在这部小说里已经被稀释到极其次要的地位。 《守...
评分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13年2月1日 作者:天宁 水电安装工约瑟夫·布洛赫,这位名噪一时的足球守门员,上午工作报到时,被告知他已遭解雇。消息早已传开,于是他离开工地。在街头,他举起手臂,不过从他身边驶过的那辆车并非出租车,布洛赫根本也不是为了出租车而举手。终于,他...
精装中短篇作品集。题目有个性,内容让人如坠无意义细节之海,但事实上极有启发性,怪不得宣传时拿戏剧导演们说事儿。可先看极短的《监事会的欢迎词》,另一种小说写作的思路。价昂。
评分标题这篇太像加缪+萨特了,不想看了。说说最喜欢的推销员这篇 很有趣的binary结构+法国新小说,竟给人一种复调之感,甚至可以说是polyphnoic polyphony,而且还不让人感到太过于混乱,尽管层次感没有完全出来,但营造起氛围是完全ok的。 and不愧是写戏剧的人,能很好的立一个框架。都能给文字和感知立框架的人,相信他的戏剧也不会差,打算再看看别的作品
评分连续读了好几天,感觉被文字轮奸了。
评分汉德克的小说属于这样一类:创作意图过于鲜明使得自己的作品只能沦为附庸。有一点不确定是不是翻译问题,似是而非的第三人称叙事其实常常渗透进了一种维度更高、主人公不可能感知到的经验;因为本非夹叙夹议的故事,这种矛盾(跳跃、膈应)显然削弱了作者试图营造的碎裂感与焦虑感。我只觉得人工雕琢痕迹很重,汉德克不是对世界进行约化,他的复述更像是给读者出考题,然而题目并不客观,通篇都是“我让他看见……”,不停使用人称代词或者无甚意义的姓名,似乎是在用零碎的节奏来激起“无法连贯”的理解。这是写作者的霸权,可写作者无法对阅读这件事称霸,尤其是假使读者预先知道答案,一定会在底下郑重写上“答:略……”
评分不否认汉德克的创造,但非常怀疑这种创造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