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1898—1970),20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德国作家,最重要的战争小说作家之一。他在一战中受过伤,战后创作了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的成名代表作《西线无战事》。二战前,纳粹德国查禁并焚烧了他的作品,雷马克于是流亡瑞士,后移民美国。1967年,联邦德国授予他大十字勋章。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人公博伊默尔及其同学们在“爱国主义”口号的煽动下应征入伍,在前线绞肉机一般的阵地战中厮杀。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崩塌了,对生活的热情崩塌了,对世界的认识崩塌了。他们的眼中只有鲜血、残肢、碎肉、脑浆和毒气。活生生的同学和战友一个个阵亡,战场成为一个个无名士兵的坟茔。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无泪的悲哀。最后,就在和平即将到来之前的一个宁静的秋日,主人公在前线阵亡。对战争的忠实还原及反思,使《西线无战事》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不朽名篇。
“在炮火底下软软和和地安睡” 赵松 过去100年里,关于战争的小说数不胜数。有歌颂英雄主义的,有民族主义情绪泛滥的,有弥漫浪漫主义情怀的,也有兼而有之的,当然,还有反战的。平心而论,在反战小说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无论是从写作意图、切入角度,还是从手法风格上...
评分他于九一八年他于一十月阵亡,那一天整个前线是如此平静而沉寂,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一战的前线,让你感到生不如死。其实它并不是像保罗•博伊默尔这些青年们最初在学校里认为是去给国家请命的地方。他们在校长的鼓动下去...
评分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都是恐怖的。中国缺乏这样的小说,以一个有限视角去切身看战争的残酷性,只是统观一般地歌颂着——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恐怖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值得被歌颂的。 就像对于军人,我很敬佩他们,对于他们的毅力。但是更多的是悲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国...
评分1918年10月,他倒下了。那天,整个前线是那么的安静,乃至军队报告上只写了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他向前倒下,好似在地面上睡着了。把他翻躺过来时,你会发现他并没有遭受太久的痛苦:他的脸上呈现着平和与宁静,好像很高兴结束终于到来了。 这是《西线无战事》的最后两段...
评分看完《西线无战事》很久了,当时也曾想写些什么,但雷马克的文字实在太过细腻和真实,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像是得了战后创伤那般连只字片语都无法组织起来。 反战题材的小说不少,但雷马克怕是少数用优雅的文字去真实描述战时的状态和心理,书中充斥的着大量臆想和情绪,...
很久以前看过~ 我在想一战到底怎样改变了世界 至少是欧洲
评分亲王也读过,他是怎么读的?!那会这已经是禁书了......
评分Black adder~black adder~
评分记得有个傻逼青春文学写手写过“多麽希望发生一场战争. 彻底洗涤我们这代人的无聊与空虚,让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在火焰中湮灭,让我们所有人都能死在一件比追求物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把这种傻逼扔到战场上两分钟怕他就再说不出这种话了。
评分看的时候在学校上夜自习,抬起头来有瞬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觉得,我们是该读它的,读读那些在战争里被摧毁的人格和青春.那是一种怎样悲哀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