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廉(1937-)广东中山人。先后在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赴美,于 1964年以英文诗作获艾奥华大学美术硕士。1967年自普林斯顿大学完成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校区)任教至今,并主持比较文学系。著有《庞德的国泰集》、《中国现代小说的风流》、《秩序的生长》、《现代作家论》、《饮之太和》、《比较诗学》、《当代艺术家的对话》、《历史、传释与美学》等。
诗之教,温柔敦厚。现在读书多了,读诗少了,可能是因为理智兴趣占优位,这本比较诗学可以通过理智的分析诱导你重新玩味诗。
评分叶维廉很早就指出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中传释活动的独特性。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常被认为缺乏逻辑,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语法丰富、结构整饬、功能分明、词义清晰,而是充满歧义、跳脱、晦涩之处。白话文运动正是将中文表达加以逻辑化、清晰化。但叶维廉认为,中文具有纯粹的表意...
评分本书古典部分实际上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进行说明,适合初学者。这本书应该原本就是用汉语写作的,部分语言比较欧化,读起来比较费解。第一篇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方法,与西方相对比,更见出中国特色。主要有“言简而意繁”,“境界重造”,以美学上的考虑为中心等...
评分作为一个诗人,来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确有许多精辟入里的见解。对于中国诗歌的美学追求和起源,有很深刻和清晰地解读。只是由于诗人自己太了解也太沉醉在这些特点中了,全书只是相当于一篇篇的读后感,没有系统,对于他所批评的那些诗论,并不能做出有力量的批驳辩解。他尊崇...
评分1、中国的传统美感视境从一开始就是超脱分析性、演绎性的。点评式的批评的缺点在于不是每个读者都有诗的慧眼和诗的才能。明澈的识见是活学而得的对美感视境的诸貌、风格的蜕变之历史识见。 2、时空未分,直观式的写作与解读,无人称变化,无时态变化。现象学的感性直观? 3、...
对中国文化本体的研究,建立在深厚国学、诗学基础之上,然后再在这座高山之外方能识得其真面目,真本书就是这样的不错的读物
评分有些艰涩,但不失为好的诗歌理论著作,得先看看传播学的东西
评分大方向自然可以说得上高屋建瓴,个人觉得第二部分对自己更有帮助,可或许之前看过其他类似的,具体有些观点殊无新意,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别人因袭叶先生的。
评分真知诗者言。反新批评-推崇王维-重禅趣都是一脉相承的嘛。山水诗那篇神似林文月某篇。
评分《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一文通过对回文诗的分析,指出古诗所能达到的“存真”“如在目前”的境界是西方语系注重逻辑的特点所无法企及的,印象颇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