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作傢。齣生於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的布拉格的一個商人傢庭,猶太血統。始終接受德意誌文化教育,用德語寫作。1906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1908年就職於一傢工傷事故保險公司,直至1922年病退。1917年罹患肺結核,最終死於喉結核。一生堅持業餘寫作。生前齣版過四部短篇小說集,1912年問世的短篇小說《判決》是他的成名作,除《判決》外,《變形記》、《司爐》、《在流放地》、《鄉村醫生》以及《飢餓藝術傢》均為他本人認可的短篇代錶作。還留下三部長篇小說遺稿,即《失蹤者》、《訴訟》和《城堡》。此外還寫有大量書信、日記和隨筆,亦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思想價值。一生中有過多次戀愛,並曾數次與人訂婚,但終身未娶。 晚年曾有毀稿之念。死後多虧其摯友馬剋斯?勃羅德一一整理並齣版瞭他的遺稿乃至全集。20世紀40年代起受到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傢兼作傢薩特、加繆等的高度贊賞,此後引起世界的巨大反響,有“現代文學之父”的美譽。
《訴訟》是卡夫卡最早被人們認識的小說。銀行襄理K為人正直,勤奮能乾,可在他30歲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覺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後經多方打聽纔得知,原來有一個秘密法庭在對他進行調查。他不知身犯何罪,卻要定期接受“審訊”;他的自由不受限製,卻又感到法院的人無處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卻又無從措手。一切都荒謬絕倫。《審判》展示的是一個夢魘般的世界,卻昭示著某種極端的人類曆史命運。
1. 本書是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現代派文學的代錶作做之一。 2. 名傢名作名譯。 3. 本書根據德國最新的《卡夫卡全集》(校勘本)翻譯,是目前最新最全最忠實於作者的版本。
第一次看卡夫卡,基本上是昏昏沉沉看完的,只有到最后教士出来的那一段小说才变得有意思,主要的故事情节很乏味,看书评比看正文有意思的多。 关于内容的解释,我比较喜欢的是《为自己的人》中弗洛姆的书评,这本书叙述的是一个梦境,是K的潜意识塑造出来的。因此情节才会...
評分一.人类自身的桎梏 《诉讼》里的乡下人不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乡下人是觉悟的。为什么说“这扇门是专为你而开的”的呢?因为这个乡下人既看见了“法的门”,又想要进去。这扇门就是专门为他这种人而开的。虽然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法”,但与平庸者不同,这个乡下人意识到,他看...
評分“末法”通常是作为佛教术语来使用,指佛法衰退后,宗教上乱象丛生的漫长时期。原本是有着严格用度要求的词语,连年限长短都有明确界定的。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词语的边界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解释,甚至完全按自己希望阐明的观念来定义“末法”,也成...
評分我不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毅力坚持读完了卡夫卡的《审判》。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没有希望没有合法性更让人不能忍受的事了。但是我却足足忍了三天。头疼欲裂,昏昏沉沉。 我不相信成功学,想想那些市场上的成堆的成功学书籍,都是小编辑坐在电脑前吃着泡面编出来的...
評分我不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毅力坚持读完了卡夫卡的《审判》。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没有希望没有合法性更让人不能忍受的事了。但是我却足足忍了三天。头疼欲裂,昏昏沉沉。 我不相信成功学,想想那些市场上的成堆的成功学书籍,都是小编辑坐在电脑前吃着泡面编出来的...
似乎是能投射齣種種現實的荒誕。法的門前這則寓言不太懂,說不清。
评分翻譯讓人看不太下去。
评分“我不識內涵, 我沒有鑰匙, 我不信謠傳, 一切均可理解, 因為一切就是我自己。”
评分不知道為什麼被起訴瞭,又不知道為什麼被宣判死刑,活在中間的過程好奇特。
评分不知道為什麼被起訴瞭,又不知道為什麼被宣判死刑,活在中間的過程好奇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