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专栏评论日益流行,最后被不止205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外国报纸同时刊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面世至今已译成几十种文字,而中文版译本则是首次出版。这部著作成书较早,它首次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什么是舆论?它是如何形成的?具功能如何?能达到何种强度,又能造成何种后果?作为其主体的公众是谁?公众舆论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传播的?在什么条件下能形成独立的力量?
一、 综述: 1、 文本内容。 我认为《公众舆论》主要讲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是总述,阐明了人和真实环境之间存在着由媒介构建的“虚拟环境”。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讲述了虚拟环境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我把原因归结如下: 外因:①审查和保密制度 ...
评分 评分1922年,Walter Lippman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问世,时至今日83年,读来却仍感到触目惊心,丝毫不感时间尘埃的侵蚀。固然其中很多事例今人不免觉得陌生遥远,但回味中仿佛纵览到近一世纪来人类崛起的、横行的传播产业,纠结的、消长的利益集团,以及蓬勃的、诡谲的公众舆...
评分 评分《舆论学》(Public Opinion)是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研究舆论问题的传世之作,出版于1922年,被誉为新闻传播学界的奠基之作。本文以华夏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林珊翻译的《舆论学》为媒介,探讨书中提到的“刻板成见”(stereotype)对公众认识现实...
就是你看到的,只是有人允许你看到的,而你认为的,甚至是有人刻意引导的结果。"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本质上说,人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接受设想世界里已有位置的事物。人无法被完全说服,也无法做出某种意义上理想的沟通。这么说来很多时候,说话可能不仅为了沟通,而是自我伸张和强化。“现代战争是现代政治结构的固有产物。但按照现代社会的理想来说,战争又是不义的。”第五,六章好看。最后的结论可能是舆论并不属于公众,并且没有纯粹的民主,离民主最近的可能是大众投反对票的权利。不认为“美国成见”只属于美国,化繁为简是共通的,面对庞杂的万物最有效的手段。#瑟瑟发抖系列# 掷地资料 如果本质是本质,那么被文字宣扬的所谓文化大部分都是添加剂。作者大概也没有想到报纸也有式微的一天吧。
评分果然是离谱man写得.....
评分对我来说是满篇废话
评分什么破翻译
评分专业相关 1、7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