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现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猛菲斯大学。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未断奶的民族》等。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有广西师范大学的版本,惜乎当时没空浏览新书。 2016年元旦前后接触、阅读 孙隆基。 怎么说呢,我是一个叛逆者。淡化、反抗、走自己的路。艰难前行,有时,不得不妥协。 简单地说自己的读后感: 1.阅读者最好要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否则,连一些基本术语都不太清楚作者在讲什么...
评分性感的人是什么人?如果按“某国人是性感的人”的句法来表述,那么第一反应一般就是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阿根廷人。。。。。。。。数来数去,一般也数不到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兴趣于为什么人们不说中国人是性感的人? 1. 中国人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态度,总...
评分琐碎的枝蔓影响了书的系统性。全书的细节呈现与观点书写,充满了一种由身处“中国文化”区域的“内心的羞耻感”所带来的怨妇气息。而作者将许多阶段性、非群体决定性的中外差异,在众多对比中将此根源误作为群体的倾向,并完全归结于“人格”“素质”的自我奴化、“政府”熏染...
评分 评分形上谓道,形下谓器。中国人由于大体上缺少宗教文化的影响,并不考虑“肉体”与“灵魂”的区别与分离,因此大多只有肉体上的实用性的形而下的观念而缺少灵魂上的哲学意味的形而上。这几乎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由此,中国人才会更多的出现“身体化”的倾向,其良知也更多...
以前我总会纠结一本书读不完怎么办,一个牛逼的同学提了一个好方法:“你读到哪里,就当这本书就到那里好了。剩下的想读就读,不读无所谓。反正很多牛逼的书都没有一个结尾。。。”
评分所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结构主义之类大词,实可抛弃不用。反正以后要写关于“中国人劣根性“”文化优劣“之类的文字,尽可从此书摘抄。别的似乎没什么好说的。
评分一多半弃。本来也只是想了解一下那年代的思潮(曾在大陆很流行。。),看了一点就大概能猜到后面了,越写越重复,还写了四百多页,真能扯啊。两岸三地都呆过,对中国人的综述反而更奇葩。。。以及排版+删减此书比港版少百来页
评分用比较文化的方法来论述但缺乏实在的数据、年代的支持。反正···就看看,觉得不大好。观点不怎么赞同。看的时候经常有“卧槽怎么就从A论证到B了的感觉”
评分看的是第一版,虽然距离现在有些年代了,但是很多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中国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分析蛮深刻的。中国文化确实是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同化或者受到宗教政治影响的文化了,很多东西到了这里都不知不觉变味了,加上很多本地的东西才能得以传播。而在海外的中国人,也基本上群居,而并不融入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也不大接受中国食品以外的其他食物。文中提到的中国人对身心的看法,也颇为犀利,因为很多时候中国的人情关系,确实停留在对身体的关心上,也体现在日常语言当中。整个国家基本上是家长对子女的强制性管制,而人民也不是公民,而是百姓,有口饭吃就满足,很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过有些章节略显得重复和罗嗦,如果精简一些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