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揚之水 《讀書》 日記 隨筆 文化 讀書 中華書局 讀書日記
发表于2025-02-25
《讀書》十年(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作者曾於1986年12月15日至1996年4月15日任《讀書》編輯部編輯,當時的《讀書》雜誌正處於黃金時期,堪稱中國思想學術界動態的晴雨錶,一度為國內讀書界矚目的中心。書稿以《讀書》編輯部的日常事務、編著往來為中心,從作者個人的角度,記錄瞭當時與《讀書》發生往來的知識界 的種種情況。書稿以編輯部日常活動、編著往來等為主要內容,但並非簡單的工作日誌,而是保存瞭非常豐富的內容,既有敘事,亦有議論和感想。對於一些過世的老學者,本書的一些相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則具有言行錄的性質,吉光片羽,彌足珍貴。書中另收入人物照片、往來書劄等插圖近五十幅。已齣版《〈讀書〉十年》的第一本,本書1991年—1993年是第二本,第三本(1994年—1996年)將陸續齣版。
揚之水,本名趙永暉,曾用名宋遠、趙麗雅,浙江諸暨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從事名物研究。曾任《讀書》雜誌編輯十年。著作有《棔柿樓讀書記》、《脂麻通鑒》、《終朝采綠》、《詩經彆裁》、《先秦詩文史》、《古詩文名物新證》、《奢華之色》、《曾有西風半點香》、《無計花間往》等。
就老瀋的菜單有點意思
評分果然也是喜歡張愛玲的
評分主要內容可歸結於:1.往編輯部。2.各種《XXXX》。3.各種人物XXX。4.各種菜名XXXXXXX。等。
評分揚女士的碎碎念,稍覺不如一好看瞭
評分放棄瞭,不想繼續看瞭。
对于扬之水女史,我原本只读过《诗经别裁》一种,没觉出多少好来,因此对于她的别的书,也就没什么兴趣了。但《<读书>十年》一出,还是把一、二给买了,三出来的时候也应该会买。这并不是说我希望借助日记了解赵女士,或者是想改变对她的想法,只是多少有点窥探欲,对于学者的...
評分沈昌文说,要是他来写扬之水,题目就作“不解风情”,落笔则在“善解风情”(一九九三年七月廿日日记)。梵澄先生善处材与不材间,扬之水则可谓乐作解与不解人了。其不解风情,《〈读书〉十年》(一)中已屡见,兹不赘。今且从《〈读书〉十年》(二)捡出两则“善解风情”...
評分这一本比之第一本好像有点弱了,主要是读书方面的文字弱了,多了旅行和家常。不过,倒是道出了当时做编辑的艰辛,最为有趣的是看她在上海组稿、开会的记录,在外出差,居然骑着自行车在上海东南西北到处跑。其实,一个好编辑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我也是编辑出身,深有同感。
評分这一本比之第一本好像有点弱了,主要是读书方面的文字弱了,多了旅行和家常。不过,倒是道出了当时做编辑的艰辛,最为有趣的是看她在上海组稿、开会的记录,在外出差,居然骑着自行车在上海东南西北到处跑。其实,一个好编辑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我也是编辑出身,深有同感。
評分沈昌文说,要是他来写扬之水,题目就作“不解风情”,落笔则在“善解风情”(一九九三年七月廿日日记)。梵澄先生善处材与不材间,扬之水则可谓乐作解与不解人了。其不解风情,《〈读书〉十年》(一)中已屡见,兹不赘。今且从《〈读书〉十年》(二)捡出两则“善解风情”...
《讀書》十年(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