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哲学 萨特 柳鸣九 ***蜜蜂文库*** 法国 文学 文化 传记
发表于2025-02-25
为什么要萨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与当时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并列为“三大精神污染”;有人说“萨特热”是“80年代新一辈人的精神初恋”,也有人将其视为一次“错爱”,称与萨特的哲学“结缘”,“只可一宿,不可久眠”。……2012年,萨特进入中国30年,萨特对于我们,是否已经过时?这位东渡的西方思想家,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末日恐慌”下的人心,究竟还要不要萨特?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知识界思想解放的春天,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柳鸣九与萨特“结缘”,为萨特在文化上进入中国代办了“签证”。30年后的今天,萨特在中国的影响依然巨大甚至无所不在。
一个作家真正进入一个国家的主要标志应该是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一种哲理的广泛传播也还要靠通俗化、普及化,要靠有亲和力的诠释。本书是柳鸣九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萨特问题的重要论述的系统结集,他带我们一起沿着当年萨特东进中国的历史足印,近距离接触萨特,“撩开萨特那些抽象、艰深的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上所组成的厚厚的、难以透视的帷幕”,重温那充满激情的诗意年代,和那场“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和中国新的觉醒时代的历史遇合”。
柳鸣九,著名学者、理论批评家、翻译家。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教授,历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被称为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著有《巴黎散记》《凯旋门前的桐叶》《我所见过的法兰西文学大师》等,翻译与编选有《磨坊文札》《局外人》《小王子》《萨特研究》等,主编《雨果文集》《加缪全集》等。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称号。
立场相当马克思主义 算是萨特中国化?
评分49.这本书的题目已经表明了,它的叙述建立在“不要萨特的趋势已存在”之上,更适合那些读过柳鸣九早期论述、对萨特接受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或者读过《萨特研究》。但内容又没有区分度,在大众通识和萨特爱好者之间游移。选的萨特照片,挺不错的,第一次觉得萨特还挺帅的嘛
评分看不进去。pass
评分我们是我们选择的那样。存在先于本质。
评分本书作为我了解萨特的开始,算是不错的读本了,先生是中国介绍萨特的第一人。先生不打算在萨特哲学阐释中绕圈子,区分了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文学,认为存在主义不是世界图景,而是人生观;先生似乎更重视萨特的自我选择,认为这种选择包括了善恶、入世、群体实践,即使90年代热衷于萨特的人早已不关注萨特,但这也正是萨特自我选择的一种;始终将萨特与伏尔泰、雨果、左拉、罗曼罗兰放在同一重要性上;将波伏瓦与萨特看成是统一体(是否与波伏瓦自身意图相反?),将二人的生涯分为自我选择、自我表露、社会斗争实践三阶段;也略述波伏瓦的回忆录在法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不够系统的一本书,大约是几本书的序言、杂文、访谈凑在一起的。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柳鸣九先生关于萨特的文章结集,代表了国内萨特研究的最高水准。 国人对萨特的了解,多是从他的小说、戏剧入手,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他的哲学著作,这,就给误解带来可能。 在文学中,萨特充满了孤独感,他对周边的世界高度不信任,他相信,存在的本质...
评分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柳鸣九先生关于萨特的文章结集,代表了国内萨特研究的最高水准。 国人对萨特的了解,多是从他的小说、戏剧入手,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他的哲学著作,这,就给误解带来可能。 在文学中,萨特充满了孤独感,他对周边的世界高度不信任,他相信,存在的本质...
评分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柳鸣九先生关于萨特的文章结集,代表了国内萨特研究的最高水准。 国人对萨特的了解,多是从他的小说、戏剧入手,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他的哲学著作,这,就给误解带来可能。 在文学中,萨特充满了孤独感,他对周边的世界高度不信任,他相信,存在的本质...
评分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柳鸣九先生关于萨特的文章结集,代表了国内萨特研究的最高水准。 国人对萨特的了解,多是从他的小说、戏剧入手,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他的哲学著作,这,就给误解带来可能。 在文学中,萨特充满了孤独感,他对周边的世界高度不信任,他相信,存在的本质...
评分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学者柳鸣九先生关于萨特的文章结集,代表了国内萨特研究的最高水准。 国人对萨特的了解,多是从他的小说、戏剧入手,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他的哲学著作,这,就给误解带来可能。 在文学中,萨特充满了孤独感,他对周边的世界高度不信任,他相信,存在的本质...
为什么要萨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