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90年,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1992年,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语系讲学,1995年香港岭南大学访问研究。现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北大校友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论变异》《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孙绍振如是说》《挑剔文坛》《文学性讲演录》《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演说经典之美》《幽默逻辑探秘》《幽默理论基础》《漫话幽默谈吐》《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美女危险论》《满脸苍蝇》等。
孙绍振《名作细读》自2006年10月份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经修订多次重印,市场反响热烈。由孙绍振教授提出的“还原”、“比较”等“细读”文本的方法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和有志进入文学殿堂的大中学生和研究生们的主流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孙绍振教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传递出的解读作品的理念、质疑的勇气、哲学思辨的功力、融汇中西的胆识,在现今文本解读诸名家中堪称翘楚。鉴于孙绍振教授本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声望以及成就,我们约请孙绍振教授再次执笔出版一套名作细读系列,涵盖现代小说、散文、外国文学、古典文学。本书《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首先与读者见面。这一本在基本体例和解读对象的选择上比《名作细读》更加成熟、完善,更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同时,为了和《名作细读》有比较明显的区分,本书适当增强学术含量,在“自序”中由孙绍振教授梳理了“细读”理论的来龙去脉,在第一章中以附录的形式从理论上解释相关文艺理论问题,第六章则从理论上对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作一整体关照。既是教师提高修养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实际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帮手。
真的叫文本“细”读了! 孙老师知识太渊博,加上分析的很细致,必须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虽然看的过程多有枯燥之感,但总而言之还是收获满满。 个人认为第一章经典诗词个案分析是整本书精华所在。读诗嘛还是要读经典之作,对经典诗词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标准的赏诗审美观...
评分真的叫文本“细”读了! 孙老师知识太渊博,加上分析的很细致,必须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虽然看的过程多有枯燥之感,但总而言之还是收获满满。 个人认为第一章经典诗词个案分析是整本书精华所在。读诗嘛还是要读经典之作,对经典诗词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标准的赏诗审美观...
评分真的叫文本“细”读了! 孙老师知识太渊博,加上分析的很细致,必须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虽然看的过程多有枯燥之感,但总而言之还是收获满满。 个人认为第一章经典诗词个案分析是整本书精华所在。读诗嘛还是要读经典之作,对经典诗词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标准的赏诗审美观...
评分真的叫文本“细”读了! 孙老师知识太渊博,加上分析的很细致,必须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虽然看的过程多有枯燥之感,但总而言之还是收获满满。 个人认为第一章经典诗词个案分析是整本书精华所在。读诗嘛还是要读经典之作,对经典诗词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标准的赏诗审美观...
评分真的叫文本“细”读了! 孙老师知识太渊博,加上分析的很细致,必须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虽然看的过程多有枯燥之感,但总而言之还是收获满满。 个人认为第一章经典诗词个案分析是整本书精华所在。读诗嘛还是要读经典之作,对经典诗词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标准的赏诗审美观...
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方法:1.注重意象的联想性质(同质意象的不同比较) 2.注意意象下的意脉3.情感逻辑与理性逻辑的矛盾4.根本上来说就是还原——还原出写作中历史的、个体的建构过程。(这在根本是由于一种文学的“创作论”而非“文学本体论”,这也是作者与“新批评”理论的不同)而在这个还原过程中就会发现矛盾,从而进入分析层次。(从根本上来说“比较法”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还原。)
评分匆匆翻一遍,感觉没法比得上《名作细读》。
评分欣喜的是对古诗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赏析,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遗憾的是依然有些论断过于草率,并没有提供依据。
评分我不知道你是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老师,如果是初中语文老师,请先读《名作细读》如果是高中老师,可以接着读《月迷津渡》。只要在文本分析上,真正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学生的水准就会提高,积以时日,也许在多年以后,你的水准就会提高到拔尖的程度。
评分不少鉴赏的确是一己之见,不敢苟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