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拉金(Emma Larkin)
艾瑪.拉金是一位美國記者的化名。她在亞洲出生、成長,在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學習緬甸語文。以曼谷為基地,廣泛地以亞洲為採訪報導的對象。從一九九○年代至今至緬甸多次進行私下採訪。除了本書,亦有《萬事皆壞:緬甸的災變故事》(Everything is Broken: a tale of catastrophe in Burma)。
「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彷彿一切沒事一樣。她拒絕看病。她與人交談,人們也跟她說話。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沒有人說破。」
北韓之外,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極權國度:緬甸
半世紀的軍事統治,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成為一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本書作者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在缅甸寻访了奥威尔的生活轨迹,后者是一位英帝国时期缅甸殖民地的警察,但随后做出决定,离开了这种代表帝国权力的殖民者工作并令人费解的选择成为一名作家。再之后的故事想必世人皆知。奥威尔写出了《动物农场》和《1984》两部杰出的反极权和乌托邦的著作...
评分这篇书评所遭遇的,恰是对本书最好的评论。 国人向来喜欢看国际新闻,并给以羡慕或庆幸的褒贬,同时不屑于那些只关心身边事的某些发达国家人民。国人对国内新闻事件的褒贬,基本如出一辙条件反射似地因昨天、今天、明天所看到的消息而愤怒于时时完全对立的双方。不及真相揭开,...
评分本书作者艾玛·拉金,于2011年前用了多年时间走遍了乔治·奥威尔当年在缅甸曾经驻足过的地方,她甚至寻到了一些帝国时代的故人,通过他们回忆起当年这位帝国治下警察,曾在缅甸生活的吉光片羽;然而物是人非,当年缅甸还有着大英帝国的影子:英式俱乐部,网球场,能吃到西餐的...
评分这篇书评所遭遇的,恰是对本书最好的评论。 国人向来喜欢看国际新闻,并给以羡慕或庆幸的褒贬,同时不屑于那些只关心身边事的某些发达国家人民。国人对国内新闻事件的褒贬,基本如出一辙条件反射似地因昨天、今天、明天所看到的消息而愤怒于时时完全对立的双方。不及真相揭开,...
评分”按图索骥“的旅行志,行文优美,到处走访当地知识分子与政治犯,很不一样的缅甸。难免有些神经过敏与过度解读,但也读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或真相。
评分书籍记载的是2003年的缅甸,对中国人而言,没有什么新鲜的,读到后半甚至把所有“缅甸”的字眼换成“中国”想找点不搭调的乐趣——没有成功。10年后的现在呢?缅甸仿佛要绝尘而去,我还在努力找不搭调的乐趣。
评分读一半读不下去了,作者有一个预设的极权社会立场,然后在缅甸全国游历寻找论据。很多内容解读过度,不同章节都是一样的浮光掠影,当地人的只言片语就用来做文章,太不深入了,可信度也减半。收获是看到军政府下台前,缅甸被压制的一片社会切面,跟如今游客眼中的太平都市完全是两个世界。
评分從頭到尾,每字每句,都重重壓在我心上
评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他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我常常以为他和我差着级别,其实我们只是活在不同的空间里看着对方觉得对方很渺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