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诞(1913—1983)本名仁健,字岂梦,笔名有朱石笺、庄损衣、杞人、琯朗、净子等,生于天津。他是朱熹的后裔,他的父亲朱绍谷擅长诗词,少时享有“神童”之誉。1935年秋,朱英诞在林庚的介绍下结识废名,从此在诗坛追随林庚、废名二人。1940年至1941年朱英诞在伪北大担任讲师。在沦陷区的文坛,朱英诞**活跃,发表大量诗文,曾与沈启无一起编辑《文学集刊》,并编选废名、沈启无的诗合集《水边》。解放后朱英诞在贝满女中教书,直至退休。朱英诞爱好写作,尤爱写诗,但很少出版,曾自费出版诗集《无题之秋》,此系诗人生前**一部公开面世的著作。后半生一直坚持“民间地下写作”,留下几千首诗和大量遗文,均未出版问世。
《李长吉评传》为朱英诞晚年所著三种长篇随笔之一(另两部为《诚斋评传》、《梅花依旧》),写成于1978年,后又于1981年作“后记”、1983年作 “后序”。对于李长吉之兴趣,为朱氏之“白骑少年”时代即有之。数十年读之、感之,遂有此《李长吉评传》生发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惜其未能“节外生枝”!尚可一翻。
评分“大时代的小人物”,大抵是作者自叹吧?这部评传并不如人意,过多作者自己的谈兴。李贺虽然是“白马少年”,但性情未必真的孱弱若斯。他的诗除了“纯”“巧”“鬼”之外,也不是没有一股力量在内。作者并未引出长吉之力,而多瞩目于其弱病,加之本书行文亦隐巧引述过甚,乃至于有些晦涩,显见出作者本人心灵固无一股强健正面之力。这自然是个人性情,无可厚非。然而当下太多人标举周作人一脉,张爱玲胡兰成一类,亦见出时代精神孱弱一面。精神强健并不是说人人去做战士,去做街头革命者;在书斋中,也自有健康向上的精神。
评分一千年来,李贺诗自是光芒万丈,此书似过于声张,亦只能自现作者为革命新时代活埋之征兆。
评分“大时代的小人物”,大抵是作者自叹吧?这部评传并不如人意,过多作者自己的谈兴。李贺虽然是“白马少年”,但性情未必真的孱弱若斯。他的诗除了“纯”“巧”“鬼”之外,也不是没有一股力量在内。作者并未引出长吉之力,而多瞩目于其弱病,加之本书行文亦隐巧引述过甚,乃至于有些晦涩,显见出作者本人心灵固无一股强健正面之力。这自然是个人性情,无可厚非。然而当下太多人标举周作人一脉,张爱玲胡兰成一类,亦见出时代精神孱弱一面。精神强健并不是说人人去做战士,去做街头革命者;在书斋中,也自有健康向上的精神。
评分騎鯨少年今何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