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朱维铮 历史 书趣文丛 随笔 文化 近代史 散文随笔 被启蒙过的中国人研究中国
发表于2024-11-05
音调未定的传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历史非但没有证明中国存在过自孔子以来便一成不变的传统,而且只以证明所谓传统总在发生时空连续性的变异。
朱维铮教授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十分强调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首先必须弄清对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追究“为什么”。比如,前些年许多人在各种场合大谈传统文化,至于“传统”到底“是什么”则似乎无人深究。他的这种将许多常识弄成待解的疑团的“证伪”式研究让不少同道“憎厌”,却赢得了海内外严肃学者的认同与学生的尊敬。
在演讲中,朱教授从香水、洗澡两例导入,进行一系列“是什么”的追问:经学是什么?它等同于儒学吗?它的沿革及背景如何?文化又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类型?近代经学与文化的关系如何?
朱教授在与他的学生李大纲的一次对谈中称自己“发表欲很低,说的比写的多,写的比发表的多”。他的演讲同刊载的文字相比,思想的深度与言辞的犀利是共同的,但我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为精彩,至少那种援古以讽今的机智在文章中因为体式的原因而淡薄了许多。
朱维铮 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现为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
著有《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及二集)》、《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中国经学史十讲》、《壶里春秋》、《重读近代史》等。编校注释有《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等近百种。
翻了几篇。应该算文化随笔。八九十年代的调性。
评分我知道我对哪类腔调总是抱着期待而后却又接受不了了
评分我知道我对哪类腔调总是抱着期待而后却又接受不了了
评分朱维铮教授今天去世,有人推荐这一本书,我看了一篇,写得真好。这一篇篇名即此书名《音调未定的传统》,其中语调比较委婉,但意思很明确:“有人说中国搞不好,是因为传统包袱太沉,那请问这个包袱里装的是些什么?包袱里的东西是不是几千年前一直带着的?——仔细讲开来,中国的事情还是要细分析,今人不能用笼统模糊的一句话就推开了责任”。朱教授行文简洁,但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比如谈到中国传统无空间上的一贯性,京城与各地方并不相同,有下列一段尖锐的文字“元明清三代,合计六百余年,除了明初的短暂时期,都定都于今天的北京。京畿号称“首善之区”,然后谙熟中国中世纪政治术语者,就立刻由此称号得天这个地域必定是当时的罪恶的渊薮。宫廷的奢华,特权的泛滥,衙门的庞杂,官场的腐败,贵族的荒淫,卿相的颟顸,史书的狡诈,流氓的狠”
评分读朱先生的随笔,总觉得他写作时怒发冲冠的。
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评分看过旧版的《音调未定的传统》,发现这版增加了部分内容,而且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也比之前的内容更加细致一些,内容会更新一些吧。毕竟原来的版本很老了。不过,仍然是一部值得一阅的书,这样对于中国嘉庆以来至民国初年的那段历史会更熟悉一些、更深刻一些。
音调未定的传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