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百年滄桑之後,世紀哲人馮友蘭先生以一種淡定的態度,娓娓道來自已求學、治學的經曆,同時也展現瞭作者麵對那個西風落葉的時代所懷有的心態,以及同時代一批學人輕舟激水,奮發圖強的精神。
本書是世紀哲人馮友蘭先生在晚年迴眸自己學林春鞦的自述傳記。曆盡百年滄桑之後,馮友蘭先生以一種淡定的態度,娓娓道來自己求學,治學的經曆,同時也展現瞭作者麵對那個西風落葉的時代所懷有的心態,以及同時代一批學人輕舟激水,奮發圖強的精神。全書分社會、哲學、大學、展望四部分,分彆敘述瞭作者的人生經曆,學術成長、求學教學過程以及對“舊邦新命”的殷切矚望。
这是冯友兰的自传。了解一个人的哲学观,最好也能了解一下这个人的生平。读了后才发现原来冯友兰当年级别很高啊,相当于中国学霸级别的人物,当过清华的校长。因为毕竟他是级别很高的人物,而且学术界人士地位比较超然,所以读他的自传,了解一下当时民国直到解放的那段历史,...
評分书评/你不能责备一个黑暗中的人没有光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作者/十生 冯友兰,想了解中国哲学就绕不过的一个学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冯友兰一生写了很多本书,其中有些书里面的观点因为时势所迫或自身思想发展而有矛...
評分冯先生90大寿的时候,曾邀请梁先生,梁以冯曾“谄媚江qing”为由断然拒绝。冯与江的关系,冯已在自序中说明。网上经常看见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不少是有失偏颇的。这里我把书后附录的年谱摘录一段,是冯90大寿期间二人来往的记录,对感兴趣的朋友或许是个不错的材料。 ----------...
評分做人做事有三个境界,自然而得为上,刻意图之为中,迫于形势为下。 冯友兰先生做学问,由中而上,由上转下; 先生做人,本想自然而得取其上,于是并无苛求,自然失之于中,实际往往迫于形势,碍于情面,最终取乎其下。 说做学问。 二三十年代...
評分经老师的推荐,看了这本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感悟有三: 一、哲学上: 摘抄:西方人精神境界空虚,没有找着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才寄希望于宗教,而其实,中国哲学在这一点上代替了宗教。 感想:在书的前一部分讲生平的时候提到这句话,但在书里没有过多描述,然...
馮友蘭身世、教育事業、思想
评分1918年6月,馮友蘭畢業於北京大學。畢業時同學們與校長蔡元培、文科學長陳獨秀及教授馬敘倫、梁漱溟等閤影。
评分我怎麼覺得這本比他的哲學簡史還好呢,馮友蘭真是個奇怪的人啊,在文革中被虐成這樣,事後還是不肯說實話,迴憶錄裏好幾處都有遮掩痕跡 還有很多細節想不起來瞭 總之他這個人很值得玩味
评分文筆親切,讀著如親聆大師口述
评分即1981所作《三鬆堂自序》。看到第二部“哲學”第六章“四十年代”和第七章“五十年代以後”這兩章的時候,我高潮瞭。話說,金嶽霖的審查報告,以前好像還沒完整看過一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