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哲学家,研究领域元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广东汕头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并兼任于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等。出版著作数十部。在方法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方面多有理论创新,其“可能生活”理论和“无立场分析方法”理论为知名理论。
《一个或所有问题》的一个基本主张是“智慧的复兴”。因为现在很缺乏智慧,缺乏智慧就创造不出生活和思想的意义。哲学错误地以为能够“知道”生活和思想的意义,因此以为哲学必须去“描述”或“解释”生活和思想的意义,可是又描述不出来,解释不妥当。维特根斯坦曾经开玩笑说,哲学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就像找不到真正的止痒药方,我们就只好一直胡乱挠下去。可是我担心的是,我们后来其实已经不痒了,问题已经变成了打嗝,可是还在盲目地挠下去。哲学的困难不在于我们缺乏知识能力,而在于生活和思想的意义是活的,它的问题不断变化,它不是认识对象,而是创作对象。智慧与创作并行,而知识落后一步。
有矛盾 柳谦 2006-12-05 偶然机会看到一篇《“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何中华,《哲学研究》1997。10。里面谈到了赵汀阳“无立场”的经验论方法与“可能生活”的目的论思想的矛盾。我也觉得批评得有道理。价值一方面以“能做出来”为标准,...
评分谁的日常语言 ? ——评赵汀阳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语言》 方在庆 1999-07-21《中华读书报》 读了1999年6月16日《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赵汀阳的《公共事业 和公共语言》(以下简称赵文,原文见本文下方)一文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不是来...
评分谁的日常语言 ? ——评赵汀阳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语言》 方在庆 1999-07-21《中华读书报》 读了1999年6月16日《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赵汀阳的《公共事业 和公共语言》(以下简称赵文,原文见本文下方)一文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不是来...
评分语言:世界的界限? 深海石 2006-06-04 语言让人有了自觉的经验,让混沌区分为主体和对象世界。 关于上帝我们又知道些什么呢?那些不能用语言描述的的事物会让你怀疑语言世界的完整性。比如所谓本体,或者艺术体验。与逻辑主义者不同的是,神秘...
评分整体感觉就像看外文书籍翻译过来的书籍似的,好多是专有名词吧!看的云里雾里的!可能需要哲学系的同学才可以彻底理解这本书吧!哲学到底是什么,看了这本书又不明白了!还是我们道行太浅吧!也有别的书籍把哲学高深理论 解释的清楚的啊!苏菲的世界 就是啊!
赵自己交代了,这书的主旨是“智慧的复兴”,他批判了当今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和知识论考索这两种趋向,认为二者都是“前哲学”的,而哲学的真正任务在于考虑“还能做点什么”,不是对事实或价值的理想化表述,而是对“价值”的创意实现。问题是,为什么前人会错误理解哲学?为什么他的定义就是正确?这里完全是以叙事代论证的,没有文献依据,没有历史考辨,也就缺乏逻辑效力。所以,赵似乎一直在和假想敌作斗争,迫害妄想症的之下,对自己观点的坚持就显得有点自作多情了。
评分不知所云
评分精品。学过哲学的人也许都明白哲学是什么,但赵汀阳告诉我们哲学应该是什么,可以是什么和其实不是什么。没看过这本书,学再多的哲学,也还只是瓶子里的那只苍蝇。
评分一个或所有问题,思考一个问题就得思考所有的问题,思考所有的问题就是思考一个问题,思考思想。因而思想的完备性成了最后的问题
评分西方哲学的消毒液;演化的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