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虽然很感动于书的内容,但是日记形式的书阅读起来诸多不适。免不掉的比较枯燥很一定内容的流水帐。想起小学老师说日记不能写成流水帐。 有意思的是看完后会感叹,历史的真相,怕是早就掩埋在尘土之中了,只有当时的人会知道,只有当时的人能感受。这点上来说,我们也是未来历史...
评分今天这个日子读完《拉贝日记》,心情真的是更加沉痛。不免一直想起张纯如和她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严歌苓的《金陵十三衩》。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悲愤的历史,更是不容遗忘的历史。我们看了太多的国外“大片”,讲二战反法西斯,讲盟军英勇抗战、讲犹太人遭受的屠杀...
评分虽然很感动于书的内容,但是日记形式的书阅读起来诸多不适。免不掉的比较枯燥很一定内容的流水帐。想起小学老师说日记不能写成流水帐。 有意思的是看完后会感叹,历史的真相,怕是早就掩埋在尘土之中了,只有当时的人会知道,只有当时的人能感受。这点上来说,我们也是未来历史...
评分关于中日战争那段血与泪写成的历史,有两本日记可看:《拉贝日记》和《东史郎日记》。《东》我还没有看,我先选择了《拉贝日记》,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特殊了: 1)中国人的亲密朋友 2)有责任感的、对企业忠心耿耿的模范雇员 3)关心工人命运,同情穷人的社会...
最开始的时候,拉贝先生还在日记里时不时地展现自己的幽默和乐观,即使每天都要面对空袭的危险。南京沦陷后,剩下的就只有一页一页对大屠杀的真实记录。那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恶不作的残暴,是血流成河的悲痛。
评分“拉贝:德国人的幽默感”
评分图书馆崭新的一本。从37年9月7日开始,跟随一个德国人视角,读那段沉重历史。每次日记开头必先交代天气,阴雨天得以休息,而天晴必定有高朋来访。他总是称呼防空洞里的朋友为“我的中国人”,让人精神崩溃的警报到似乎习惯了战争。记录两段日记里的话:「我的院子里一共有约两百名难民,他们像供奉神灵一样尊敬我们这些欧洲人,只要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就轨下来,我们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兵多次用手枪对着我...这真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恐怖岁月。」他再三强调说,我不会离开南京,因为他的存在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致敬。
评分为了拉贝,买西门子冰箱...
评分为了拉贝,买西门子冰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