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坚,1947年生,成长于广州,社会活动家。出身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著名作家。1966年高三毕业遭逢“文 革”,后作为知青赴粤北山区务农,1979年返回广州,次年生下独生子郑远涛。曾任《广州文艺》副主编、《源流》副总编。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志儿子的母亲。2008年成立中国首个以同志父母为主体的非政府组织——同 性 恋 亲友会并任会长三年半。2012年以独立公益人身份面向社会。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数百次,在院校、社区、企业举办讲座数百场。出席各地同志亲友座谈会、防艾滋病经验交流会,并通过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被人们称为“吴妈妈”。新浪、网易博客“三色堇吴幼坚”访问量1500万人次,新浪微博粉丝16万人。获选为第七届中国彩虹媒体奖2017年度致敬人物。
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 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撰写推荐语或作序。
广西南宁男同3月末邮购《彩虹》,20多天后来信谈感想,我在博客微博豆瓣转发。 他03-28 22:29书本收到了,谢谢!封面的吴老师真美! 我03-29 00:17那是几年前在巴黎旅游时拍摄的,大环境不错,我动作有点不够自然。希望《彩虹》对你有帮助,最好过后能写篇感想给我。 他04-19 2...
评分生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中,每一个性少数群体成员都必然地要经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疑惑、挣扎、探索与自我接纳的历程。像被埋在地底深处的种子,需要忍受无数的黑暗中的孤独与焦灼,才有可能逐渐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料,壮大自己内心的力量,一点点地突破泥土砂石的重重阻隔,...
评分我任同性恋亲友会会长期间,男同阿乐曾是志愿者,我们一起参加过许多公益活动。不久前他邮购《彩虹》,来信说:“这书不错,这几年不爱看书的我能安静地阅读。”7月22日,他写来读后感供我发博客微博,并委托我在豆瓣转载。 论“老腊肉”同志的自我修养 作者:阿乐 7月初购书至...
评分 评分记得 彩虹旗成为性少数群体(LGBT)的象征,始自我出生前两年。旗帜设计者是美国旧金山同性恋艺术家吉尔伯特·贝克(Gilbert Baker),他是同志平权先锋哈维·米尔克的朋友。1978年6月25日,彩虹旗首度飞扬在旧金山同志骄傲大游行上,这天,米尔克以本地政治家身分第一次并最后...
看完之后为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而感到很棒,很酷,很骄傲。
评分没法评价
评分作为LGBT纪实文学,本书做到了最可贵的两点:多元和真实。从苦于向父母出柜的22岁男孩到被骗婚一辈子的67岁同妻,从初中辍学的农村打工妹到执行保密任务的科研军人,从单车骑行西藏的HIV携带者到选择进行手术的跨性别,每个人都既是主角又是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甚至非常琐碎。有背叛—分离—复合的纠缠,也有10年、20年的坚守,有骗婚—离婚的痛苦,也有形婚—出柜的无奈。老实说,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故事无法和我产生共鸣,因为有些事我的经历与他们不同,有些事我则永远不可能经历,但这正说明每个性少数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感谢吴幼坚老师和所有促成本书诞生的朋友。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无数个夜晚的痛苦与悲伤,无数次争吵的迷茫与焦虑,无数次妥协的压力与阻碍,还有无数滴眼泪里的勇气与决心。
评分中国第一位站出来支持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母亲。即使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例子足够真实。同妻与形婚的例子尤为深刻,中国目前占有不少数,感觉z f是时候需要普及一下这方面知识,减少无知人群受到伤害。身边也有朋友想着在不伤害父母的前提下选择形婚,可是能想到开始你确定自己能预知结尾吗?这么多例子证明其实父母接受能力还是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很多时候父母能不能接受也取决于我们告诉他们的方式。这本书受益匪浅。
评分没法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