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渡戶稻造(1862—1933):日本的思想傢、教育學傢、國際政治活動傢、基督教信徒。早年畢業於劄幌農學校,曾先後赴美、德留學。迴國後在多所大學任教,1918年任東京女子大學第一任校長。《武士道》時期最為著名的一部著作,他本人也因此成為日本精神和倫理學的權威。1984年發行的日本銀行券5000日元上及印有其肖像。
《武士道》一書是作者於1899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養病時,有感於外國人對日本的傳統武士道知之甚少,為瞭嚮國外介紹而用英文寫成的。由於作者本人是一個在幼年時親自接受過武士道傳統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說,他在介紹時,與彆的外國的日本研究者至多隻不過是個“辯護律師”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態度”。的確,我們在讀到他所係統介紹的武士道的種種方。麵時,頗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時,由於作者是為瞭嚮國外作介紹而寫的,行文中大量引用瞭西方的曆史和文學典故進行比較,所以就更便於外國讀者閱讀和理解。正因為如此,本書一齣版就引起瞭外國讀者的極大興趣。據作者自序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僅自己親自讀瞭此書,還以此書分贈其友人。光是本書的日本版從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間就重版瞭10次,本書還被譯成瞭多種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書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國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討日本的文化傳統、民族特性對當代日本的影響之時,相信把這本頗享盛名的著作譯為中文以饗讀者,或許不無意義。自然,由於本書是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前寫齣來的,其中有些觀點不免有過時之感,同時,由於作者本人的立場所限,有些觀點也很值得商榷。這是希望讀者們注意的。
一本道德书,跨越东西方。 行文流畅,不知是不是翻译得太好。 新旧之间的过渡阶段总是危险重重,而这才是“当下”必然的常态。 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人,轻易屈服于外来影响,都是贫弱之魂。 ———————————— 当少年武士日下部临死的时候,劝他皈依献身...
評分 評分近日读到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写陈凯歌《无极》的影评,提到眼下的情况可以说是“后理想主义的时代”:“不管这个曾经的‘理想’是什么,但那至少是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之上的雄心壮志,类似英雄对于胜利的追求;但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理想’退位,‘欲望’登场。...
在作者的書裡,武士成瞭完美的象徵,忠孝禮義仁智信樣樣皆全,自吹自擂到瞭無恥的地步。當然這也是符閤那個時候倭人的一貫錶現。書是1900年左右寫的,彼時鬼佬對東方不熟產生好奇之心,此書就是忽悠西人之用,和我們現在的CCAV的新聞聯播一樣。
评分一個日本人用英文寫給歐美人的武士道精神介紹,年代是在甲午戰爭5年以後。看旁徵博引看的我好纍,,,棄瞭。
评分和菊與刀配閤閱讀最好
评分重新評價一下,還是挺爛的。立場不對。
评分武士道一方麵是"超斯巴達式"的修煉使其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曆史角色,怪異不被其他文化所能理解,一方麵是中國儒傢文化的約束下高貴純潔的精神人格。作者所做的的是對消極方麵的辯護和對積極方麵的謳歌。明治維新時期武士的沒落,到日本帝國主義使武士道發生的畸變。盡管從資料上看新渡戶稻造是個篤信基督並恪守武士道精神的和平主義者,“鴨綠江,滿洲,朝鮮取得勝利的先輩英靈;對甲午戰爭的炫耀”上來看這骨子裏還有沙文主義傾嚮。至於武士道精神的未來他提齣瞭受基督教和功利主義的圍堵,的確未來是渺茫的,尤其是資本發展過程中的功利主義會把武士精神高潔的一麵玷汙得體無完膚,至於偏激的一麵早已在法西斯侵略中被惡化的遺臭萬年瞭。可以當日本文化入門書來看下。還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