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時 余英时 散文 散文随笔 思想史 历史 文化 海外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5-04-13
中国情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如果说,陶渊明的诗中,篇篇都有酒,那么余英时先生的文字中,可谓篇篇都饱含“中国情怀”。余英时常把自己比作曾侨居陀山的鹦鹉,时时想为中国的文化生命之赓续光大尽一点心意。余英时先生除了义理和考据的专业学术著作之外,不乏饱含史思而笔端常带情感的辞章之作。本书几乎囊括了其代表性的散文,分为“价值篇”、“文化篇”、“历史篇”、“士人篇”、“儒学篇”、“读书篇”等。从中,读者能感受到其发自深厚学养和真诚良知的对于中国文化的眷眷情怀。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籍贯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首届毕业,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耶鲁大学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和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曾获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和名誉博士学位。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the John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此书选文咋的还有点意思,都是余先生一字未注的所谓“散文”.第二眼再察,就更有意思了.真可谓不伦不类,即有面对普通大众的文字,如论自述、论母校、论围棋等,又有具学术意义的专论,如论儒学,论士等.普通读者,专论部分妥妥读着累.而专业读者,里面很多文章又可以直接忽略.所以窃以为,如果说这书出版真要有个销售面向对象,那么除了图书馆,估计也就余先生的脑残粉了.另,装帧确实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光是一味憧憬古文化和中国特有文化。但是实际学说和思想的概述和见解。。。确实不够深入。
评分“其间一些不得已的少量文字删节,缘由也是众所周知。我想在这篇编后记中特别指出的,则是贯穿余先生几乎所有文字之中的‘中国情怀’”
评分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评分: I712.65/4168
文/ 彭国翔 1949年秋季,余英时先生曾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就读。燕园之内,未名湖畔(甚至还有湖上,因为余先生曾经在冬天未名湖的冰面上自修过溜冰),都曾经有过余先生的“游踪”。当年的燕京大学,早已是北京大学的校园;而昔日余先生住过的燕京大学第二食堂,现在也已...
评分拖拖拉拉翻完了余英时的《中国情怀》,是学术生涯中的散文集。说是散文,实际是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学术文章的通俗化,一部分就是拉拉杂杂说过去和身边的事情。儿子说余英时就是钱穆的传声筒,不看也罢,但我实际上也看不动那些有关中国思想史的大文章,也就是通过这些拉拉杂杂...
评分文/ 彭国翔 1949年秋季,余英时先生曾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就读。燕园之内,未名湖畔(甚至还有湖上,因为余先生曾经在冬天未名湖的冰面上自修过溜冰),都曾经有过余先生的“游踪”。当年的燕京大学,早已是北京大学的校园;而昔日余先生住过的燕京大学第二食堂,现在也已...
评分我不在学术圈内,也不在任何一个圈子中,低薪低学历,见识浅薄,只是混世。初知余英时是因为他的书列在《江城》前后。《江城》半年前读过,作者何伟,来自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异国人在中国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城带着学生们的戏剧已然淹没在长江之下。淹没,我喜欢这词。事物都会...
评分余英时这个名字,在大陆当代读书人心目中早已矗立为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符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钱锺书先生就许之为“海外独步”。2006年,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余英时,可说是整个中国知识界的一大盛事。有评论者认为,余英时在西方学界...
中国情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