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時 余英时 散文 散文随笔 思想史 历史 文化 海外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5-02-02
中国情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如果说,陶渊明的诗中,篇篇都有酒,那么余英时先生的文字中,可谓篇篇都饱含“中国情怀”。余英时常把自己比作曾侨居陀山的鹦鹉,时时想为中国的文化生命之赓续光大尽一点心意。余英时先生除了义理和考据的专业学术著作之外,不乏饱含史思而笔端常带情感的辞章之作。本书几乎囊括了其代表性的散文,分为“价值篇”、“文化篇”、“历史篇”、“士人篇”、“儒学篇”、“读书篇”等。从中,读者能感受到其发自深厚学养和真诚良知的对于中国文化的眷眷情怀。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籍贯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首届毕业,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耶鲁大学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和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曾获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和名誉博士学位。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the John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读余英时先生的散文集《中国情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增加了若干历史知识;二是在价值观方面,对余先生沟通传统与现代的努力,有了更多同情。而其所提出的论断,多平实公允,并不一味回护“传统”。三是作者的一支健笔,谨严的史论之外,更有一种人文的关怀,这极大地增加了让人阅读的兴味。
评分公知属性的余英时,挺云中上师的
评分清晰,明辨,不啰嗦。《史学、史家与时代》《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等篇给我很大的心灵震荡。唯一顿笔之处,在于散文文体限制了议题发挥,只能大题小做,无法更精微幽深地探讨,从而陷于流弊之中。
评分从“士”到“知识分子”再到“知识人”
评分书如其名,几乎收入的每篇散文里,都可以读出余英时先生浓浓的中国情怀。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和信手拈来的造诣让人受益匪浅,而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无比珍视和深切感情又让人感动无比。
文/ 彭国翔 1949年秋季,余英时先生曾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就读。燕园之内,未名湖畔(甚至还有湖上,因为余先生曾经在冬天未名湖的冰面上自修过溜冰),都曾经有过余先生的“游踪”。当年的燕京大学,早已是北京大学的校园;而昔日余先生住过的燕京大学第二食堂,现在也已...
评分余英时这个名字,在大陆当代读书人心目中早已矗立为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符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钱锺书先生就许之为“海外独步”。2006年,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余英时,可说是整个中国知识界的一大盛事。有评论者认为,余英时在西方学界...
评分文/ 彭国翔 1949年秋季,余英时先生曾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就读。燕园之内,未名湖畔(甚至还有湖上,因为余先生曾经在冬天未名湖的冰面上自修过溜冰),都曾经有过余先生的“游踪”。当年的燕京大学,早已是北京大学的校园;而昔日余先生住过的燕京大学第二食堂,现在也已...
评分中国文化中最具吸纳能力的就是道家了,它统一阴阳,覆盖东西。道德自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艺术、宗教甚至科学都在道的名下,它们的最高境界就是“艺进于道”。这个道,大概在西语中有“taste”可近似。书中一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觉在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的大家庭中,也...
评分文/ 彭国翔 1949年秋季,余英时先生曾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就读。燕园之内,未名湖畔(甚至还有湖上,因为余先生曾经在冬天未名湖的冰面上自修过溜冰),都曾经有过余先生的“游踪”。当年的燕京大学,早已是北京大学的校园;而昔日余先生住过的燕京大学第二食堂,现在也已...
中国情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