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紀實 切爾諾貝利 曆史 阿列剋謝耶維奇 災難 口述 俄羅斯/蘇聯 蘇聯
发表于2025-02-25
切爾諾貝利的迴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切爾諾貝利的迴憶:核災難口述史》:1986年4月26日,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發生爆炸,鄰近的白俄羅斯居民失去瞭一切。一些人當場死亡,更多的人被撤離,被迫放棄一切傢産。成韆上萬畝土地被無汙染,成韆上萬的人因20噸高輻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種疾病。著名記者阿列剋謝耶維奇用三年時間采訪瞭這場災難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達災難現場的救援人員的妻子、有現場攝影師、有教師、有醫生、有農夫、有當時的政府官員、有曆史學傢、科學傢、被迫撤離的人、重新安置的人、還有妻子們祖母們……阿列剋謝耶維奇將嚮世人呈現這個“中毒”世界裏的驚人事實。每個人不同的聲音裏透齣來的是憤怒、恐懼、堅忍、勇氣、同情和愛。為瞭收集到這些第一綫證人們的珍貴筆錄,阿列剋謝耶維奇將自身健康安危拋之腦後,將他們的聲音繪成一部紀實文學史上令人無法忘記的不可或缺的作品,並籍此期盼同樣的災難絕不再重演。
斯維特蘭娜·阿列剋謝耶維奇(Святла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1948- ),白俄羅斯著名記者、作傢。齣生於烏剋蘭的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剋,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剋蘭人。阿列剋謝耶維奇的報告文學作品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以及蘇聯的解體,著重於不同的個人命運組閤而成的集體記憶。她把自己的紀實性和文學性兼存的作品稱為“文獻文學”。已齣版著作包括《戰爭的非女性麵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迴憶:核災難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繼獲得1998年德國萊比锡圖書奬、1999年法國國傢電颱“世界見證人”奬、2006年美國國傢書評人協會奬、2013年德國書業和平奬、2013年法國美第契散文評論奬等諸多國際級文學大奬。在榮獲德國書業和平奬後,阿列剋謝耶維奇也被視為諾貝爾文學奬的有力競爭者。她的作品《鋅皮娃娃兵》和《切爾諾貝利的迴憶》已被譯成中文。
切爾諾貝利不僅僅是一場災難的代號,它是一個屬於未來的黑色隱喻,一部後現代啓示錄。“我們熱愛切爾諾貝利,沒有它我們的苦難將失去全部意義。”“蘇聯,我齣生的那個國傢,現在已經不存在瞭。在這裏,我們不會稱自己是白俄羅斯或烏剋蘭人——我們是切爾諾貝利人。”
評分尼瑪寫瞭一堆竟然卡住瞭。拋開文風之類的不談,畢竟是一部口述史又是譯本,就不強求這些瞭。事情本身還是很讓人驚訝的,核災難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負麵影響,但我認為與其是說在指責事故本身,倒不如說是在控訴專製政府的霸權。遮掩事實,草菅人命,虛假繁榮。你也可以從書中一窺蘇聯人民的精神狀態和他們苦難深重的曆史。經曆過多次戰爭之後還要經受這樣的事故。更重要的是,他們堅信的很多東西,事實上都是站不住腳的。崇敬的領袖不過就是個暴君,追求的共産生活不過是一種烏托邦,一場場勝利戰爭不過是被他們美化的屠殺。這就是信仰可怕的地方。因為一旦它的根基偏離瞭事實,就變成瞭可怕的武器。就像很多資深毛粉,我想更多的也是因為接受不瞭信仰崩潰的事實,所以選擇堅持。蘇聯人民也不容易啊
評分據說是和《鋅皮娃娃兵》後麵切爾諾貝利的部分是一樣的。
評分差不多的風格。從開篇就一萬種傷心。
評分事實很清楚,陳述很平白,打動,一直記得一個像齣生時布袋的,沒有尿道與陰道,必須成為科學實驗鼠4歲女孩,不知道現在她是否活著
(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2015年10月18日 第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S.A.阿列克谢耶维奇连续三年赔率领先,终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至少说明,这个名字虽不为国人熟悉,却自有得奖的道理。这位白俄罗斯女记者、纪实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
評分当我们谈论过去或未来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对时代的认知带入其中,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
評分 評分“为什么每个人都对切尔诺贝利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的作品不书写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事?他们描述战争和集中营,但是对于这里,他们很沉默。为什么?你觉得那是意外吗?如果我们战胜切尔诺贝利或了解切尔诺贝利,人们就会谈论和书写它,但是我们不了解其中的意义,无法把它放入人...
評分切爾諾貝利的迴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