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傢、劇作傢和電影藝術傢。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王東亮,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翻譯傢,曾獲魯迅文學奬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奬,對瑪格麗特•杜拉斯頗有研究。
《印度之歌》是杜拉斯電影導演生涯中最為成功的一部影片,同《廣島之戀》一樣,成為她的一張國際名片。本書是影片的腳本,一九七三年齣版,兩年後由杜拉斯拍攝為同名電影。影片入圍當年戛納電影節,並獲法國試驗藝術電影協會奬及電影學院大奬。故事圍繞法國駐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瑪麗•斯特雷特和她身邊的三個角色展開——她的情人麥剋•理查遜,著迷於她的副領事,以及一個生命軌跡與她平行的女乞丐。這個女乞丐從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尾隨安娜而來;副領事公開自己對她的迷戀受挫後陷入癲狂,嚮麻風病人、狗,甚至自己開槍。杜拉斯在生命盡頭說,《印度之歌》是她惟一的電影。“《印度之歌》所展現的就是我自己。絲毫無誤。”
這部電影既是作者的電影作品,也是作者的詩歌作品。它迷住瞭整個電影節,我知道。如果它參加競爭,毫無疑問,我們將把金棕櫚奬頒發給它。
--1975年戛納電影節評委安德烈•戴爾沃
在這樣一部傑作麵前,又如何能屏住呼吸,控製自己的激情,再扮演評論傢的角色?《印度之歌》是電影節上的重大事件,一部獨特的電影,與其他電影沒有絲毫相似之處,很明顯,它將是一九七五年唯一一部將深刻在我們記憶中的電影。
――亨利•夏皮埃
杜拉斯小姐的作品 似乎永远都在说同样的事情 或许又只是她可以把所有的故事都放在粘腻的殖民地上 绝望又炎热的疯狂的爱情 于是在一口气读完印度之歌后 虽然最终明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多角故事 但是期间“声音”们的讨论 深得我心 氛围matters
評分这本书对我有相当的吸引力,好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了。 声音,色彩,空气中的炎热,还有,爱情。 只是,每个人似乎都脸孔模糊,每段爱情似乎都无始无终,每句呻吟似乎都空穴来风。 四个声音,两男两女。他们没有身份,没有表情,甚至看的时候我经常辨别...
評分这本书对我有相当的吸引力,好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了。 声音,色彩,空气中的炎热,还有,爱情。 只是,每个人似乎都脸孔模糊,每段爱情似乎都无始无终,每句呻吟似乎都空穴来风。 四个声音,两男两女。他们没有身份,没有表情,甚至看的时候我经常辨别...
評分我觉得杜拉斯用了很多本书,讲了一个故事。 两男,两女。 麦克·查理逊有未婚妻,但是在舞会上他爱上了安娜-玛丽·斯特雷特,抛弃了未婚妻。 麦克·查理逊的未婚妻疯了,然后成了一个谁都能占有的女人,生了很多孩子,抛弃了很多孩子。 很多年之后,麦克·查理逊生无可...
評分我觉得杜拉斯用了很多本书,讲了一个故事。 两男,两女。 麦克·查理逊有未婚妻,但是在舞会上他爱上了安娜-玛丽·斯特雷特,抛弃了未婚妻。 麦克·查理逊的未婚妻疯了,然后成了一个谁都能占有的女人,生了很多孩子,抛弃了很多孩子。 很多年之后,麦克·查理逊生无可...
愛欲之彼,沙灣拿吉 季風期與麻風病。 氛圍在於女乞丐的病癲,迷失與死亡。
评分愛欲之彼,沙灣拿吉 季風期與麻風病。 氛圍在於女乞丐的病癲,迷失與死亡。
评分杜拉斯的劇本太像一組流動的情緒詩,性格與情節淡化,太多無謂的對白。概念倒是很新穎,可惜我讀不懂。
评分杜拉斯的劇本太像一組流動的情緒詩,性格與情節淡化,太多無謂的對白。概念倒是很新穎,可惜我讀不懂。
评分電子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