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l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l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2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年),《天涯》杂志社长(1995年),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年),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年)等职。
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笔记小说《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1981年),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1997年),全国鲁迅文学奖(2007年),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7年),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以及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2002年)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被两岸三地专家推选为"二十世纪华文百部文学经典"之一。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马桥词典》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不得不说,我刚开始读《马桥词典》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很难将这本书归为小说还是散文随笔,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书可以以词典的方式写出来(这里涉及到所谓韩少功抄袭《哈扎尔词典》的事,但我觉得他只是借用文体,算不上抄袭),所以在没阅读之前,我觉得我会收获一个新奇有...
评分从八十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趋势来看,作家对社会现实采取“强攻”态度的创作似乎层出不穷。这里面有作家真实的好奇和关切,也有迎合社会社会关注的原因,而更多的作品似乎在效果上介于二者之间。贾平凹的《土门》显然与当时的一个社会事件保持了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一直有...
评分小说的最后一个词条是官道,写作者作为知青第一次走到马桥的事情,仿佛就在说元也是完,完也是元,作者在马桥故事的开始也是马桥这个环形时间里的某一个结束,结束亦是另一个开始。 这是一本很引起我对社会语言学兴趣的书,我很惊讶竟是它的形式引发了豆瓣上这样多的讨论。因为...
评分“十里有三音”或许实实在在阻碍了这些偏远地区的社群与外界交流时的意义解读,却也让他们的语音里残存了一些还未被通用语过滤的独特情感,这种用乡音在交流、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中获得的特殊情感体验,是他们历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渠”、“夷边”等词都因撰写人为读者理...
评分读书想树——读《马桥词典》 长篇小说的结构方法越来越灵活多样了。 借每个词条交待故事背景,发展故事情节,《马桥词典》好像没有主线,其实它是有的,比如时间。 以前闻听《马桥词典》大名就是因为它的写法独特,一直没有下决心买来看,直等到在《天涯》上看了韩少功写的两...
语言框架分析生活心理,兼备小说家和评论家的词典体,还有知青的故事。说实话,韩少功的评论散文比小说更赞
评分语言是存在之家
评分湘人读之更有体味。
评分很独特的写作方式 糅合了语言 文化 民俗 历史 传说各种要素 再以特别的形式展示
评分语言是存在之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