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1929一) 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匠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7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亲作《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生活在别处》: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那是恶劣诗歌的年代?不完全!如今的小说家写到那个年代,总是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盲目性,他们写的这些书注定是要失败的。但 是抒情诗人,尽管他们对这个时代也有‘种盲目的激情在里面,却留下了美丽的诗篇。因为我们曾经说过,在诗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有的判断都会成为真理,只要它能让后人以为这的确是经历过的感情。诗人总是如此疯狂地热衷于他们所经历的感情,以至于脑子都冒烟了,呈现出一片彩虹的灿烂景象,监牢之上的奇妙的彩虹。
接前文:http://book.douban.com/review/5860914/ 雅罗米尔的故事快讲完了,这位四十来岁的男人才刚刚出现。 昆德拉说:“跟米雷克相反,《生活在别处》中那位四十来岁的享乐主义人物则坚持他‘非命运的田园牧歌’。实际上,一个享乐主义者拒绝将他的生活变为命运。命运吸干...
评分诗人和所有人一样,在母亲的肚子里被孕育,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在母亲的混沌的躯体里继承所有的遗传因素,然后从混沌的破裂声中来到这个世界。 但新的混沌又开始了。 在混沌中混沌地成长,长成一个混沌的人。 作者塑造了一个很混沌的形象,在这个形象里,读者可以像透过镜...
评分陆陆续续地读完《生活在别处》,在作者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人性的思考,爱的追求,冰冷的幽默…… ,即使我还是那样的肤浅。 感触可以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在我的内心中,隐隐地激荡着那沉闷的海潮声,像是神灵在召唤。无论是畸形的母爱,抑或放荡却沉重的恋情,都充斥着我的脑...
评分有人问,你什么时候离开呀?我突然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等待离开的心。 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却随时会离开,没有谁会长驻某处,所以当同学和我说,她打算在新的单位一直一直呆下去,在我听来仿佛是在和自己做一个不确定的约定。 我们遇见一些人,对方也随时可能转身走开,不...
昆德拉和许多现代派画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突变的视角,节奏,基调,甚至单列一章的议论。打破原有畅通的故事性阅读体验,非常粗线条的笔触提醒读者,你在看的不是个故事,而是本“人造”的小说。
评分昆德拉和许多现代派画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突变的视角,节奏,基调,甚至单列一章的议论。打破原有畅通的故事性阅读体验,非常粗线条的笔触提醒读者,你在看的不是个故事,而是本“人造”的小说。
评分母亲真正的生活不在逼仄的阁楼上,而在与画家幽会的房子里;红发女孩真正的生活不在她男友稚嫩的诗句里,而在中年男人的温存与近似父爱的感觉之中;而雅罗米尔真正的生活也不在与红发女孩的爱情之中,而在投身劳工阶层的虚妄狂欢之中。书中的每个人都试图通过在别处的生活寻找真正的自我,然而却又在这种自我分裂中被伤害,被异化……
评分你永远无法带我走,不管你是克萨维尔还是雅罗米尔,终归你会选择背叛,背叛一切包括你自己。(看完前面五部都还觉得很一般,最后两部直线提升了书的品味。最喜欢第二部 萨克维尔。)
评分昆德拉总是把他讥讽的事物描绘得充满魔力,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