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緒論 第一節 “逍遙遊”:“難莊”、“廢莊”與莊子哲學思想的靈魂 第二節 “逍遙遊”:“好莊”、“師莊”與莊子哲學思想的復雜影響 第三節 “逍遙遊”:闡釋與方法第一章 “逍遙遊”篇疏解 第一節 篇名由來 1.兩種代錶觀點 2.劉嚮擬題說辯議 3.內篇之題或齣淮南 第二節 “逍遙”與“遊” 1.“逍遙”的用例及本義 2.“遊”:身之遊與心之遊 第三節 缺文、羼人及結構 1.《莊子》文本的片段性 2.《逍遙遊》篇的文本復雜性 第四節 範疇與主題 1.範疇:“無待”、“無己”、“大” 2.非政治化的個體生命理想第二章 “逍遙遊”作為生存方式的二重性 引 言 軸心時代的個體 第一節 君主政治與士人生命的睏危 1.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2.枉道從勢 第二節 隨順委蛇與嫉俗孤傲 1.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2.一宅而寓於不得已 3.不內變,不外從 第三節 道德、非道德與超道德 1.仁義是非,樊然殽亂 2.以天屬 3.自私與自善自高 第四節 民間化與非政治化 1.士:從貴族之末到“四民”之首 2.陸瀋第三章 “逍遙遊”作為精神境界的二重性 第一節 意義世界的解體與士人精神的孤獨 1.現實世界的“塵垢化” 2.聖王曆史敘事的消解 3.“天道”之遠逝 4.心若懸於天地之間 第二節 安順自適與超拔忘我 1.心死: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心不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第三節 有情與無情 1.《莊子》中的“情”字 2.以理化情 3.冷眼與熱腸:逍遙聖域的人間性 第四節 在低微中達緻高偉 1.飛升的神異“至人” 2.登假於道 3.警乎大哉,獨成其天第四章 《淮南子》:處神養氣。應待萬方 ——黃老化的聖主“逍遙遊” 引言 曆史語境的差異與“逍遙遊”的多元流變 第一節 主角與主題的轉換 1.劉安及其個人誌趣 2.《淮南子》的思想歸屬 3.聖主“養生以經世” 第二節 聖主“逍遙遊”中的身體維度 1.《淮南子》之“逍遙遊”文本的蘊義:齣世哲學?渴望自由? 2.神之養:遊心於虛,恬愉自樂 3.形之養:適情不勞,知足常佚 4.形神各宜,自得全身 第三節 聖主“逍遙遊”中的政治維度 1.天下之要,在於我身 2.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用也 3.節逸自養,萬舉不陷 4.吾與天下相得第五章 阮籍:狂慎浮濁世,身誌終未安 ——“逍遙遊”與儒傢士人的二難境遇 第一節 依違各半、歧異多齣的應世方式 1.逼迫擠壓下的“生存智慧” 2.至慎、托病、善變、酣酒 3.遠仕、悖禮、狂傲、任情 第二節 欲去還留、遊移無定的生命期求 1.睏頓苦悶中的精神齣走 2.超世遺俗,逍遙域外 3.小大皆適,生死何安第六章 郭象:任性各得,同於大通 ——“逍遙遊”與差等秩序中的個體存在樣式 第一節 自通、常通與大通:《逍遙遊注》疏義 1.詮釋策略 2.第一部分:開篇至“聖人無名” 3.第二部分:“堯讓天下於許由”至“窗然喪其天下焉” 4.承繼與批評:郭象《逍遙遊注》的深遠影響 第二節 群物的有待逍遙 1.逍遙與“性” 2.逍遙與“分” 3.逍遙與“所待” 4.“有待逍遙”說的思想前緣 5.融人廟堂,各盡倫職 第三節 聖人的無待逍遙 1.“無待逍遙”說的思想前緣 2.“遊外” 3.“冥內” 4.“大通”:各安性命,上下相得第七章 支遁:寂心冥神,與物推移 ——玄佛交融中的“逍遙遊” 第一節 支遁與《莊子·逍遙遊》 第二節 物物而不物於物,玄感不為 1.“支理”新旨辯議及支遁批評“嚮郭義”的理論實質 2.“逍遙遊”釋論的內轉與佛教視域的融入 第三節 遊心於空,逍遙於世 1.心有色空 2.心:逍遙與解脫 3.身:無可無不可 4.玄學與佛理 5.名士與高僧第八章 王夫之:凝神相天,寓庸兩行 ——“逍遙遊”與君子之道的互參 第一節 《莊子》與晚年船山 第二節 無小無大,可小可大:《逍遙遊解》疏義 1.遊與逍、遙 2.第一部分:起首至“聖人無名” 3.第二部分:“堯讓天下於許由”至結尾 第三節 遊心環中,贊天之化 1.遊於六閤之外者,乃可遊於六閤之中 2.渾天 3.天遊者,澄神守氣之功 4.恒有清氣在兩間以成化 5.精而又精,垂及萬歲 第四節 遊人之樊,存己存人 1.君子之學,不鹵莽以師天 2.寓庸以逍遙 3.兩行不礙,各得其逍遙 4.道靖於己,物皆可遊結語“逍遙遊”的現代餘韻 第一節 黑暗時代的個體抉擇 第二節 “逍遙遊”與自由參考文獻附 錄 論莊子與後學在人生哲學上的根本分歧及癥結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