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l918年考取香港大学,学习了教育学、英国语言和文学以及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奠定了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1922年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和春晖中学任教,后来到上海参与立达学会和立达学园的创办,倡导“教育独立自由”。l924年发表了美学处女作《无言之美》。自1925年起,在英法留学八年,期间完成很多著述,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变态心理学》等,并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回国后,受聘为北大西语系教授,主编过《文学杂志》。此后陆续著有《悲剧心理学》《谈文学》《谈修养》《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
《跟大师学国学:谈美》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朱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朱自清语)。全书最后呼吁人们“慢慢走,欣赏啊”,认为“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书后收录朱先生的《近代实验美学》一文,供读者朋友参考。
光潜兄: 很奇特,以这样的方式开头,却是与您这样一位文艺美学界泰斗称兄道弟,都是缘于看了《谈美》。是您写的。虽然您已不在这世间,可正如您所说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您...
评分同时一件事物,看法有很多种,所以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很多种。 第一节 我们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 科学的 美感的 』 幼年人,成年人。情景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看古松的面目。古松虽然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古松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 知觉不完全...
评分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原版的《谈美》我从图书馆借回来,已经读过两次了,也都相应做了笔记。这次,我是自己买了一本回来,因为我觉得它值得收藏,值得常读。 内容提要: 卷一,无言之美。主要论述了美的“来源”...
评分人很容易受困于狭小的生活空间里,比如上班的烦恼于同事的算计,上学的烦恼于没有合心的男女朋友,于是饭桌上的闲聊除了从讲他人是非中取乐就是为这些切身的琐事彼此大吐苦水,虽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非常的“接地气”,但我很难说这样的生活态度值得推崇并成为人们行事的参...
评分小时候外婆用卡片记录了很多朱光潜的文字。这个名字一直存在我的记忆深处,但我并不知道当初外婆60多岁博学群书却唯独很FAN 此人。 那日西西弗全场6,8折扣,大喜入手。 ==== 看完后觉得朱光潜是很真诚的一个人。他用很简单的文字描述出了艺术和生活。 我不仅想到这几年接...
奈何谈美不美。
评分生活中的美才是大美,平淡中的美才是大美,灵魂的美才是大美。美是朦胧的,又是琐碎的,美是远观的,美又是身处的一种体会一种内心的感觉。
评分读开场话后,我免不了感动得流泪了。读这类文章,几页纸,让我如此共鸣的,还是头一回。短短几行字,洞见世道治之明,真善美之美,实在佩服。 强烈荐之大好青年。
评分读开场话后,我免不了感动得流泪了。读这类文章,几页纸,让我如此共鸣的,还是头一回。短短几行字,洞见世道治之明,真善美之美,实在佩服。 强烈荐之大好青年。
评分语言表达简洁而深刻,充满智慧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