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野夏生,1951年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日本推理小说界最受推崇的女性作家,有“日本写实小说女王”之称。其作品风格犀利、冷硬,极具社会批判色彩,着重于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揭示。
桐野夏生曾凭代表作《OUT》获得国际推理小说界最具盛名的“爱伦•坡奖”最佳小说部门提名,虽未获奖,但已创下日本推理作家的新纪录,国际声誉扶摇直上。
主要获奖记录:
1993年凭《濡湿面颊的雨》获得第39届江户川乱步奖。
1998年凭《OUT》获得第51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1999年凭《柔嫩的脸颊》获得第121届直木奖
2003年凭《异常》获得第31届泉镜花文学奖
2004年凭《残虐记》获得第17届柴田炼三郎奖
25年前的少女绑架案犯人的一封来信,使得已是著名作家的女主人公离家出走。女主人公留下了一部留下题为《残虐记》文稿,详细讲述了在她在一年多的被囚禁生活经历。在被救后,她意外地发现还有人始终在偷窥她的密室生活,以及周围的人对她的异样猜度,使她决心把事实的真相深埋心底。
在囚禁生活中,一个带着“太田美智子”字样的红色书包和一个始终偷窥她与绑架犯生活的男人,也给她的心灵增添了层层阴霾。女主人公就在这样的精神重压下,凭着想象和谎言建成的堡垒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并以此为灵感源泉创作了不少作品。后来,她又意外地遇到了那个偷窥男……
但女主人公的丈夫却指出,这部文稿也有不少杜撰的地方。女主人公究竟与绑架犯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她与父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恩怨?院子里的藏尸究竟是谁?……她到底隐藏了多少事情的真相?
记得以前有个联想电脑的广告词有这么一句——“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会如何?”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但看完这本《残虐记》,我却觉得人类会联想也是另一种悲哀。 在桐野夏生的笔下,事件的真相看似渐渐浮出水面,实质上却是一步步地将读者导向无尽的想像深渊,当残酷的现实被揭露...
评分 评分 评分记得以前有个联想电脑的广告词有这么一句——“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会如何?”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但看完这本《残虐记》,我却觉得人类会联想也是另一种悲哀。 在桐野夏生的笔下,事件的真相看似渐渐浮出水面,实质上却是一步步地将读者导向无尽的想像深渊,当残酷的现实被揭露...
评分桐野和我不合,读着读着就发现了,作为想象派,我们想象的方向完全不一样,所以导致在阅读这本书或者说所有桐野作品的时候,她的恶意完全穿不透我,而甚至让整部作品有些失败,我感兴趣的极限环境下的心理还是功力差了太远,脑子里转了一圈想想换三岛写绝对能成旷世名作,换宫部美幸也会是一流。撇开这些,小说本身的文内文之类的“合理性”,局外者的“想象”姑且不说,最有意思的是在最后的信件中丈夫指出小海刻意避开一切事情的起因也就是其创伤核心即“父母感情不和”的这段,以及通过一直的想象和处女作慢慢变得正常起来,这种种都让我想起了齐泽克那套避开真实界的理论。桐野还是重复性太大了,以及过度局限女性视角。
评分虽然也是直木神马等一堆奖加身,但比起角田光代、林真理子、江国香织甚至青山七惠等同辈女作家,桐野夏生低了至少一个段位。最大问题在于,她总是选一些耸动的题材,又不好好讲故事,用大力气探讨人物心理吧,又找不到逻辑和层次,只是东拉西扯地罗列心理问题的表象,出来的效果跟街坊大妈聊天没差。还有,喂,什么叫“我不孩子了,也不是成年人,只是成了性情中人”,@广西师大出版社,翻译吃错了什么吗
评分长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3928336/
评分感觉有点超推理小说的味道,真相究竟为何、故事结果为何,作品并没有彻底交代。人心真的是一种好复杂的东西!
评分写到最后不还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没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