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出众,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被吴宓称为“梁任公第二”;梁启超首次与他相见,也赞叹为“天才”。他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燕京学报》、《文史杂志》、《国闻周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深得当时史学界称赞。1929年,张荫麟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4年后回清华大学任教。
本书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只写到东汉建立为止,全书没有累赘冗烦的引文考证,不故作深奥高奇,史事都以“说故事”的方式从容道来,如行云流水,可令读者享受到一口气渎完不觉其累的爽悦。
《中国史纲》内容简介: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如下:(1)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人考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亦力求节省;(2)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3)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顾并详。至于实际成就与所悬鹄的之间,有多少距离,只好付之读者的判断了。
这部书原不是作者创意要写的。创意要他写这部书并且给他以写这部书的机会的是傅孟真先生和钱乙藜先生。住在昆明,黄子坚先生孙毓棠先生曾费心谋刊印此书而未成。比来遵义,张晓峰先生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为石印五百册以广其传。
趁着政协开会的间歇,断断续续将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看完了,第一感觉就是惜乎先生去世的太早,若是能将中国历史全写一遍,竟是一件多么过瘾的事儿。 荫麟先生深入浅出,讲了上古到汉的历史,尤其是春秋、战国这几百年的重大事件,以人物为线索,条分缕析、举重若轻,文笔...
评分任公才大工疏,事繁鶩博 (張蔭麟著. 王家范導讀. 中國史綱[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8~9) “鶩博”當作“騖博” 詳參《治書三書》 (張蔭麟著. 王家范導讀. 中國史綱[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5) 《治書三書》當作《治史三書》 文獻的淪...
评分前天,小鱼来玩儿,说到美貌,我说起影星夏梦,说夏梦真的很好看很好看啊 她茫然状,我说,就是金庸喜欢了很久那个啊,她继续茫然,我说,你怎么一点都不热爱八卦的啦! 她说,这么老的事情叫什么八卦?!她顿一顿说,叫史料! 于是我这几天看了一本八卦,哦,不不不,史料集...
评分张荫麟先生的名字是在数月前的都市报文化版第一次看到的,果然如文中所说,对这位历史学的天才人物,现在知道的人已寥寥,后来找到一篇王家范写的《读张荫麟〈东汉前中国史纲〉》,今天趁开会的当儿细细读来。 王家范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头衔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
评分“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 这是印在本书封底的王家范的句子。好书,封底的句子永远都是最合适的评价或是最精华的内容。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其实有好多个版本,个人最喜欢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而且很多观点结论都于史有凭,可惜的是全书只论述到了东汉就截止了。
评分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而且很多观点结论都于史有凭,可惜的是全书只论述到了东汉就截止了。
评分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而且很多观点结论都于史有凭,可惜的是全书只论述到了东汉就截止了。
评分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而且很多观点结论都于史有凭,可惜的是全书只论述到了东汉就截止了。
评分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而且很多观点结论都于史有凭,可惜的是全书只论述到了东汉就截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