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虽然涉猎西方60年代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摇滚、电影、时尚、摄影、艺术、主义、性解放等,但是关于西方60年代的书的核心词也就是三个:开放、自由、酷。在此书中,我们无意去评判那到底是一个好的年代还是坏的年代。关键是,它激情地存在过,像金斯堡的那首长诗一样嚎叫过。
这是一本关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札记。“青年们杂乱无章地迷恋于马克思和神秘学、毛泽东和《易经》、政治和大麻、革命和摇滚乐。普遍的政治动荡在艺术中不仅打开了性解放之门,而且打开了实验普遍复兴之门。”研究60年代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如是说。
对于来不及赶上那个时代的后来者来说,读此书也许会让他们发出惊艳的呼声,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个中国青年的人生,而对于那些生于60年代的人,如今的时代中坚们而言,读此书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怀旧。
(《出版人》杂志特稿)(《钱江晚报》特稿) 不妨像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评述《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的作者那样评述萧耳所精心钩陈的一个伟大时代,人们是不是必须带着“适度的冷静与适度的热情,适度的机智与适度的世故,适度的精确与适度的典雅”,才能与这个奇形怪状的...
评分之前对这本书期望很高,但拿到手一看还是不可避免的失望了。作者毕竟是媒体从业人员,导致这本书最终写出来也是这类的杂志文体,最终呈现的只是对60年代介绍的浮光掠影,甚为可惜。文中的时尚符号大部分指的是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60年代的代表性人物,如迪伦和沃霍尔,缺乏对...
评分 评分之前对这本书期望很高,但拿到手一看还是不可避免的失望了。作者毕竟是媒体从业人员,导致这本书最终写出来也是这类的杂志文体,最终呈现的只是对60年代介绍的浮光掠影,甚为可惜。文中的时尚符号大部分指的是那些我们早已熟悉的、60年代的代表性人物,如迪伦和沃霍尔,缺乏对...
评分在看这本书之前,20世纪60年代对我而言还是混乱又熙熙攘攘的存在,在我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大纲一般的书读完之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面容才逐渐清晰生动了起来。点到而止的表述也恰到好处,每位名人每部作品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是构成这一辉煌年代的一部分,没有孰优孰劣,孰轻...
顺手翻翻
评分这是一本极好的书。
评分行文粗浅,史料错漏百出,还看到几处语病。作者敷衍,编辑也偷工减料。
评分浏览了一下。科普类型的休闲读物..
评分像杂志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