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1975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今名云南师范大学)史地系。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7年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87年至1991年)。1993年至1995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东亚语言文学系当访问学者。1997年调至复旦大学工作。先后发表专题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北方民族史十论》,并参加了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由陈得芝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通史》 “中古时代·元时期”的写作。
《读史的智慧》主要内容包括:谈古论今第一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漫谈读书,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颠扑不破的老生常谈——读弗拉埃写给青年学生的一封信等。
在今天的社会里,西方传入的“现代学术体系”划分出了历史这一学科,于是就有了历史学家这么一类人。可历史学家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做些什么事?一般人往往不太了解。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学家也不过是一群埋首故纸堆的“穷酸文人”,对社会来说似乎也没什...
评分里面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一事,姚大力教授的分析很有意思,姚大力解决了相关的四个问题,一是马可波罗来华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缠足,汉字等意象,未见缠足是南宋尚未兴此风气,未见汉字是马可波罗常年居于蒙古之上层社会,用的是蒙古语,不怎么依靠“舌人”。 还有...
评分在今天的社会里,西方传入的“现代学术体系”划分出了历史这一学科,于是就有了历史学家这么一类人。可历史学家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做些什么事?一般人往往不太了解。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学家也不过是一群埋首故纸堆的“穷酸文人”,对社会来说似乎也没什...
评分里面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一事,姚大力教授的分析很有意思,姚大力解决了相关的四个问题,一是马可波罗来华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缠足,汉字等意象,未见缠足是南宋尚未兴此风气,未见汉字是马可波罗常年居于蒙古之上层社会,用的是蒙古语,不怎么依靠“舌人”。 还有...
评分里面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一事,姚大力教授的分析很有意思,姚大力解决了相关的四个问题,一是马可波罗来华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缠足,汉字等意象,未见缠足是南宋尚未兴此风气,未见汉字是马可波罗常年居于蒙古之上层社会,用的是蒙古语,不怎么依靠“舌人”。 还有...
读史使人明智,但读史本身更需要智慧。
评分读姚先生这本书常常引起我读杨联陞作品时相类似的感受,总是眼光独到、内容丰富,八面来风的感觉。
评分可惜书名取得不好,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标题党
评分读史使人明智,但读史本身更需要智慧。
评分挺不錯的書,翻了一遍,《漫談讀書》一篇說得很實在、很有用。但爲什麽有9分呢,那麼高,搞不懂啊,我覺得就一般的書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