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背景
1.1 从OPD-1到OPD-2
过程取向
确认资源
轴与轴之间的关系
焦点和治疗计划的确定
1.2 OPD工作组的目标
1.3 OPD的概念
为什么是这五个轴
轴Ⅰ: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
轴Ⅱ:人际关系
轴Ⅲ:冲突
轴Ⅳ:结构
轴Ⅴ:精神和心身障碍
1.4 多轴诊断的基本考虑
1.5 精神分析建构的操作化
1.6 既往心理动力性结构的操作化方法
1.7 OPD的局限性
2.OPD-1的实践经验和实证性发现
2.1 0PD-1的质量标准(Quality criteria)
2.2 轴Ⅰ:“疾病的体验和治疗前提”
2.3 轴Ⅱ:“人际关系”
2.4 轴Ⅲ:“冲突”
2.5 轴Ⅳ:“结构”
2.6 结论
3.OPD-2各轴的操作
3.1轴Ⅰ: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
3.1.1 引言
3.1.2 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
3.1.2.1 目前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1.2.2 社会情境的重要性——医患关系
3.1.2.3 人格特质
3.1.2.4 关于轴Ⅰ的相关理论架构
主观痛苦
疾病观念
个人资源
心理学头脑
心理社会支持
疾病的继发性获益
改变的动机
3.1.2.5 0PD中关于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的操作化
3.1.2.6 0PD-2中对轴Ⅰ的修正
3.2 轴Ⅱ:人际关系
3.2.1 引言
3.2.2 关系体验及其内心的组织
3.2.3 内心冲突和结构的人际关系表现
3.2.4 病人对移情关系是否作好准备的诊断
3.2.5 移情和现场情境再现之间的关系
3.2.6 研究关系模式的实证方法
3.2.7 0PD中关系诊断的概念
3.2.7.1 人际行为的分类
3.2.8 小结
3.3 轴Ⅲ:冲突
3.3.1 什么是冲突
经典分析性发展理论中的冲突概念
冲突和结构的关系
冲突和诊断
冲突和主导情感
3.3.2 什么驱动了个体——从动机到冲突
3.3.3 既往诊断冲突的方法
3.3.4 OPD中的,中突
3.3.5 OPD-1和OPD-2中的冲突轴的异同
3.4 轴Ⅳ:结构
3.4.1 术语:结构
3.4.2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结构
3.4.3 精神分析意义上的结构
3.4.4 发展心理学中的结构
3.4.5 OpD中结构的操作化
3.4.6 结构和结构障碍:整合的不同水平
3.4.7 结构性诊断
3.4.8 结构轴的使用经验和进一步发展产生OPD-2
3.4.9 OPD-1和OPD-2结构轴的异同
3.5 轴V:精神和心身障碍
3.5.1 引言
3.5.2 理论背景
3.5.3 精神病学中的多轴诊断
3.5.4 OPD中轴V的建构和操作化
3.5.4.1 诊断及共病诊断原则
3.5.4.2 轴V诊断的前提
3.5.4.3 ICD和DSM诊断的展望
3.5.5 对ICD-10诊断分类与OPD之间联系的补充和澄清
3.6 轴与轴之间概念的交叉和交互作用
3.6.1 诊断资料的编辑及其整合过程
3.6.2 轴与轴之间的相互关系
冲突和结构(轴Ⅲ和轴Ⅳ之间的关系)
掌握人际关系模式中的冲突和结构(与轴Ⅱ的关系)
症状的形成(与轴V的关系:“精神和心身障碍”)
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与轴工的关系)
4.OPD-2各轴的手册化
4.1 轴I: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
4.1.1 当前障碍/问题的严重程度
4.1.1.1 症状的严重程度
定义
操作化
4.1.1.2 总体功能评估(GAF)
定义
操作化
4.1.1.3 EQ-5D
定义
操作化
4.1.2 障碍/问题的持续时间
4.1.2.1 目前问题的持续时间
4.1.2.2 首次起病年龄
4.1.3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疾病观念
4.1.3.1 主观痛苦
定义
操作化
4.1.3.2 躯体疾病和躯体问题的表达
定义
操作化
4.1.3.3 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表达
定义
操作化
4.1.3.4 社会问题的表达
定义
操作化
4.1.4 病人的疾病观念
4.1.4.1 躯体因素取向的疾病观念
定义
操作化
4.1.4.2 心理因素取向的疾病观念
定义
操作化
4.1.4.3 社会因素取向的疾病观念,
定义
操作化
4.1.5 病人对改变的观念
4.1.5.工评估病人希望的治疗方式(躯体治疗)
定义
5.OPD访谈
6.案例:“逐出天堂”
7.焦点选择和治疗计划
8.用OPD评估改变
9.应用领域和质量保证
10.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学习(附地址清单)
11.参考文献
12.作者联系方式
13.OPD工作工具
14.附加模块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