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導言 第一章 陳白沙的生平、為學道路和哲學理論框架 第一節 陳白沙的生平 一、“無負於斯世斯民” 二、“及第何人似獻章” 三、“人與乾坤一處歸” 第二節 陳白沙的為學道路 一、為學起點:“靜中坐養” 二、為學關鍵:“學貴自得” 三、為學歸依:“學宗自然” 第三節 陳白沙的哲學理論框架 第二章 陳白沙的“靜坐”說 第一節 白沙哲學中“靜坐”的淵源 一、儒傢的“靜坐” 二、道傢的“靜坐” 三、佛教的“靜坐” 第二節 白沙哲學中“靜坐”的內涵與作用 一、“靜坐”的內涵 二、“靜坐”的作用 (一)“緻虛立本” (二)“主靜見大” (三)“涵養善端” 第三節 白沙“靜坐”說的重大意義 一、“為學入手” 二、“養齣端倪” 三、“浩然自得” 第三章 陳白沙的“自得之學” 第一節 白沙“自得之學”的內涵與淵源 第二節 實現“自得之學”的路徑與方法 一、實現“自得之學”的路徑 (一)“自立” (二)“貴疑” (三)“覺悟” 二、實現“自得之學”的方法 (一)“獨悟道妙” (二)“以我觀書” (三)“觸目會心” 第三節 白沙“自得之學”的意義 一、“聖學心得” 二、“君子得之” 三、“宇宙在我” 第四章 陳白沙“以道為本”、“心具萬理”的本體論 第一節 白沙哲學的“道”論 一、“以道為本” 二、“道通於物” 三、“天人一理” 第二節 白沙哲學的“心”論 一、“心為道捨” 二、“心具萬理” 三、“心即是天” 第三節 白沙哲學的本體論特徵 一、“詩即心法” 二、“萬化感應” 三、“虛明靜一” 第五章 陳白沙的“治心”涵養論 第一節 白沙涵養論的目標和要求 一、白沙涵養論的目標 二、白沙涵養論的要求 第二節 白沙涵養論的內容 一、“洗心” 二、“存心” 三、“充心” 第三節 白沙涵養論的途徑和方法 一、“不離日用” 二、“隨處體認” 三、“勿忘勿助” 第六章 陳白沙的“自然”境界論 第一節 白沙哲學中“自然”的內涵 第二節 白沙哲學對“自然”的規定 一、“悠遊自足” 二、“生生化化” 三、“鳶飛魚躍” 第三節 白沙的“自然真樂”論 第七章 陳白沙哲學的理論淵源、曆史意義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節 陳白沙哲學思想的理論淵源 一、白沙哲學的直接理論淵源 二、白沙哲學的間接理論淵源 (一)佛教思想淵源 (二)道傢思想淵源 三、白沙哲學的理論根源 第二節 陳白沙哲學的曆史意義 一、“學道者自新會啓之” 二、“為名教樹無窮風聲” 三、“開明儒心學的先河” 第三節 陳白沙哲學對後世的影響 一、白沙哲學對湛若水的影響 二、白沙哲學對王陽明的影響 (一)問題的提齣和傳統的解釋 (二)白沙心學與陽明心學的關係 三、白沙哲學對熊十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