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导言 第一章 陈白沙的生平、为学道路和哲学理论框架 第一节 陈白沙的生平 一、“无负于斯世斯民” 二、“及第何人似献章” 三、“人与乾坤一处归” 第二节 陈白沙的为学道路 一、为学起点:“静中坐养” 二、为学关键:“学贵自得” 三、为学归依:“学宗自然” 第三节 陈白沙的哲学理论框架 第二章 陈白沙的“静坐”说 第一节 白沙哲学中“静坐”的渊源 一、儒家的“静坐” 二、道家的“静坐” 三、佛教的“静坐” 第二节 白沙哲学中“静坐”的内涵与作用 一、“静坐”的内涵 二、“静坐”的作用 (一)“致虚立本” (二)“主静见大” (三)“涵养善端” 第三节 白沙“静坐”说的重大意义 一、“为学入手” 二、“养出端倪” 三、“浩然自得” 第三章 陈白沙的“自得之学” 第一节 白沙“自得之学”的内涵与渊源 第二节 实现“自得之学”的路径与方法 一、实现“自得之学”的路径 (一)“自立” (二)“贵疑” (三)“觉悟” 二、实现“自得之学”的方法 (一)“独悟道妙” (二)“以我观书” (三)“触目会心” 第三节 白沙“自得之学”的意义 一、“圣学心得” 二、“君子得之” 三、“宇宙在我” 第四章 陈白沙“以道为本”、“心具万理”的本体论 第一节 白沙哲学的“道”论 一、“以道为本” 二、“道通于物” 三、“天人一理” 第二节 白沙哲学的“心”论 一、“心为道舍” 二、“心具万理” 三、“心即是天” 第三节 白沙哲学的本体论特征 一、“诗即心法” 二、“万化感应” 三、“虚明静一” 第五章 陈白沙的“治心”涵养论 第一节 白沙涵养论的目标和要求 一、白沙涵养论的目标 二、白沙涵养论的要求 第二节 白沙涵养论的内容 一、“洗心” 二、“存心” 三、“充心” 第三节 白沙涵养论的途径和方法 一、“不离日用” 二、“随处体认” 三、“勿忘勿助” 第六章 陈白沙的“自然”境界论 第一节 白沙哲学中“自然”的内涵 第二节 白沙哲学对“自然”的规定 一、“悠游自足” 二、“生生化化” 三、“鸢飞鱼跃” 第三节 白沙的“自然真乐”论 第七章 陈白沙哲学的理论渊源、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陈白沙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白沙哲学的直接理论渊源 二、白沙哲学的间接理论渊源 (一)佛教思想渊源 (二)道家思想渊源 三、白沙哲学的理论根源 第二节 陈白沙哲学的历史意义 一、“学道者自新会启之” 二、“为名教树无穷风声” 三、“开明儒心学的先河” 第三节 陈白沙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白沙哲学对湛若水的影响 二、白沙哲学对王阳明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和传统的解释 (二)白沙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关系 三、白沙哲学对熊十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