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 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 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 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 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活动变人形》讲述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对活动变人形的思考,掺杂着我对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历程的感触和困惑。在中国文学炼狱般的这二十七年中,“大批判”、“大革命”、公报私仇、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赤裸裸的武斗——那一贯宣称要指导人生的文学,迅速沦落为泼妇骂街般的丑剧的主角...
评分瞅第一句,还整得挺漂亮。 看了几篇,有点啰嗦,文字太过用力,让人难为情 倪吾诚真让人愤怒,他眼中蔑视的愚蠢村妇恰恰是我同情的,他待他的村妇发妻连仆从都不如,养家像施舍。 不应该在失眠看小说的,极容易看通宵。不得不说习惯了这种絮絮叨叨的文风之后还得佩服作者对旧人...
评分倪藻说,他死了。他一生追求光荣,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耻辱。他一生追求幸福,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痛苦。他一生追求爱情,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怨毒。 脑海里贯穿的一个词儿便是“残忍”。 是倪藻的视角,主人公却是倪吾诚。 老天对倪吾诚是残忍的——...
评分倪藻说,他死了。他一生追求光荣,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耻辱。他一生追求幸福,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痛苦。他一生追求爱情,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怨毒。 脑海里贯穿的一个词儿便是“残忍”。 是倪藻的视角,主人公却是倪吾诚。 老天对倪吾诚是残忍的——...
评分如果换个出版社这本书肯定更有吸引力,作家出版社有种中央电视台的感觉,序写得太浮夸了。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像倪吾诚和姜静宜这样的夫妻,不是妻子愚昧丈夫怀才不遇,是两个人的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
评分在回顾里欣欣向荣惊奇着的历史。
评分多捞啊
评分被誉为“审父杰作”的《活动变人形》,这种意识流抒情化的描写再度证明王蒙不愧为写长篇小说的高手。它从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的角度,把握和审视他父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这篇小说是中国当代“家族文学”的开山扛鼎之作,也给当代中国“寻根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B4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