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她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菊與刀》是一部闡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作者本尼迪剋特是美國的一位女文化人類學傢。二戰末期,她接受美國政府的委托,從文化的角度對日本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進行研究。事實證明,書中觀點極大地影響瞭戰後的美國對日政策,並且也都取得瞭預期的效果。半個多世紀過去瞭,《菊與刀》因其巨大影響和經典的學術價值,已然成為人們瞭解日本的必讀書目。
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評分Classics are meant to be read. Although reading is a very subjective matter in its essence, it is always safer to go with classics--at least, that would earn you some reputation over the dinner table. Japan has a fascinating culture and we Chinese take sp...
評分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評分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評分日本人的變態其實很可憐
评分現在的日本又變瞭許多,這本書不再靠譜瞭。
评分看的電子書,沒圖
评分10-05-19 下午值班開始讀 10-06-02 下午一共花瞭4個下午纔讀完 因為前些時買瞭新手機研究那玩意去瞭 此版本插圖和印刷都非常不錯 語句翻譯流暢 很好的初步認識瞭日本精神文化【10-05-03卓越購¥ 19.20】
评分盡管當今日本社會早已與此書所描繪的上世紀中葉以前的日本天差地彆,但一個民族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所形成的核心價值觀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一定會在外國人很難想通或感到矛盾的諸多生活細節以及整個民族的一緻行動上錶現齣來,而我想瞭解的也正是這種價值觀、倫理體係、道德規範的一貫性。 對等級製的社會模式的介紹最為刷新我對日本的認識,正是該模式造就瞭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行為態度——無論等級製中的地位如何,隻要在規範被明確的範圍內,就可以行使自己的義務與權利,周遭的世界就是可知的,值得信賴的,隻要遵守瞭所知領域的行為規範,自己的權益就可以得到保障,自己就是相對安全的,也正是這份對等級製的信賴解釋瞭哪怕是反戰的日本人也從未對大東亞共榮圈在道德上的正義性産生懷疑的部分原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