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884—1937),“十月革命”后对苏维埃文学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同时也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他不仅文学造诣极高,同时也是苏联早期最优秀的船舶制造工程师之一。因曾在英国学习、生活多年,扎米亚京精通英语,为人极为绅士,早年的作品也颇具“英国腔调”。早在“十月革命”之前作家便多次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在“十月革命”之后,作家没有改变支持革命的初衷,但是对过于严苛的审查制度表示不满,因此引起了当局的排斥。之后他的作品开始遭到封禁,最终作家本人也被迫移居巴黎,并在巴黎渡过余生,但终其一生都保留苏联国籍。作家的传世之作《我们》最初于1924年在英国出版,但直到1988年这部作品才正式在作家的祖国与读者见面,《我们》也被认为是“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扎米亚京以“著名反乌托邦主义作家”闻名于世,但是实际上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更是继承了兼顾思想与文学性的伟大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经典文学大师。
以1928年首次出版的存档手稿修复版本为翻译底本
全书俄文直译 展现令人捧腹的苏联式幽默
译后记剖析作家心路历程
~~~
本书为扎米亚京的小说作品集,包含作家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我们》,以及三个早期作品:《僻县》《岛民》《捕人者》。
《僻县》是最早为扎米亚京赢得声誉的 作品,其中描述的“无视道德而又贪得无厌的动物本性”的形象至今为人称道。《岛民》和《捕人者》两篇小说创作于作家旅居英国的最后两年,因此这两篇小说也极具“英国腔调”。在这两部作品中,作家就像在《僻县》中批判俄罗斯毫无生机的生活那样,无情地鞭笞了所谓西方文明里世界机械式无意义的生活。这几部作品也为后来《我们》的创作打下了根基。
《我们》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为人们所熟知,但是除了反乌托邦元素,小说中还鲜明地论述和剖析了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心理与哲学、爱情与工业也同样是小说的架构性主题。与其说乌托邦或反乌托邦题材的特色催生了扎米亚京的想象力,不如说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作者本人力求摆脱现实引力的结果,也是他又一次检验各种思想正确性的大型艺术化实验。与其说未来世界的法则和科技发展的预期辉煌成就是读者的兴趣点,不如说主人公因心态失衡而造成的矛盾冲突才真正直击人心。也正因如此,这些创作距今已经超过百年的小说,不仅在今天依然毫不过时,甚至为人们带来了更多有益的启示。
看这本书的时候联想到Pink Floyd的《The Wall》,冰冷、机制与尖叫、恐慌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抵制想象力,抵制灵魂,抵制无限,抵制梦,抵制自由…在那个世界把幻想称为疾病、发疯。 海明威自杀的原因之一因为想象力的丧失,科特柯本死因之一也因为嗓音条件的困扰...
评分这三本书都不厚,却传达了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的沉重思考。 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思·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扎米亚金的《我们》,被并称为二十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2014年,正是奥威尔诞辰111周年、赫胥黎诞辰120周年以及扎米亚金诞辰130周年的日...
评分这三本书都不厚,却传达了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的沉重思考。 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思·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扎米亚金的《我们》,被并称为二十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2014年,正是奥威尔诞辰111周年、赫胥黎诞辰120周年以及扎米亚金诞辰130周年的日...
评分一提反乌托邦小说,几乎必然会提起著名的三大反乌托邦小说,而一提这三部小说,人们往往又会突出那部奥威尔的《1984》,其次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最后恐怕才会提起扎米亚京的《我们》。确实,对于扎米亚京,我们知之甚少,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也似乎就《我们》略为有...
评分尤金·扎米亚金的《我们》是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里出现得最早的一部,却也是国内最少见的一部。相比之下,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版本比较多,而乔治·奥威尔的《1984》则更为出名。不过,正是因为《我们》的少见,才让更多的读者对这部开反乌托邦小说之先河的作品充满...
阅读过程中,一直疑惑于理性(机械、计算、控制、秩序)vs 感性(冲动、原始本能、失控、自由)这组二元对立——主人公 D-503 的文字含义表面一直强调颂扬前者,但他的文字风格和行为却如此偏向后者(后来了解到扎米亚京是俄语文学中“口语化”文风的代表人物,skaz)。另外,小说当中的“读者”究竟是谁,如果是“积分号”即将抵达的另一个星球的居民,为啥第一人称视角的主人公“我”会写下内心隐秘的角落,絮叨个人生活,抒发私人情绪,而不是进行某些上下五千年的宏大叙事,一开始就很反常理(脱轨)诶。
评分忘了哪本科幻小说里看过一种叫「高维震憾」的心理现象,大意是说经历过高维空间的生物,会觉得低维空间异常荒凉。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封控后,再看反乌托邦小说,我就有点提不起兴趣来。无论这些小说写得多好,构思如何精妙,讽刺如何辛辣,都无法和真正的生活经历相比。那是一种他妈的全维度的沉浸式体验,是的:这就是三年防疫给我的「高维震憾」。
评分要让人免于犯罪,首先要让人免于自由。顺从是美,自由是罪,所有秩序之外的东西都应被切除,比如幻想。这样个体人才能在必须幸福的义务里获得幸福,也只有这样整体人才能把握住权力。
评分要让人免于犯罪,首先要让人免于自由。顺从是美,自由是罪,所有秩序之外的东西都应被切除,比如幻想。这样个体人才能在必须幸福的义务里获得幸福,也只有这样整体人才能把握住权力。
评分春节共读,白桦熊老师翻译很好。故事本身没有1984来得冲击强,可能囿于作者写书的环境或者纯粹是我个人的读书体验,《僻县》读出了中国乡土文学气息,真神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