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号友三,湖北浠水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为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多贡献。闻一多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诗集《红烛》、《死水》,诗歌评论《冬夜草儿评论》,学术著作《楚辞校补》、《诗选与校笺》,学术论文集《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综观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全书站在全新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唐诗的结晶,从诗人的角度研究诗歌。内容涉及文章体裁、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官体诗的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文章论述精辟,用饱含情韵的语言传达出诗的哲理、情思、韵味之美,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开拓性著作,在唐诗研究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闻一多说唐诗》书评,文中简称“说唐诗”。 德语里有个单词叫“fernweh”,没有任何一个中文词汇能够与之对应,它的意思是对尚未到达的远方怀着有如乡愁一般的眷恋。而它的读音犹如一声叹息。我在阅读“说唐诗”的过程中想起这个词。承载唐诗的国度——唐朝,已不是地理概念...
评分 评分闻一多先生治古典文学,最早从唐诗入手。从其计划构想、残存文稿看,大量是文献整理性质的基础工作,包括作家之小传、年谱,诗歌之系年,文本之辑佚、考订、校勘,选本之编撰等等,与夏承焘先生治词思路多有相近之处。总的来说,是在清人朴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化...
评分“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的身上,因时期的不同或隐或现。……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
评分给三星,是因为我觉得不适合我和其他很多初学者。 理由如下: (1) 读之前,我先看了傅璇琮的导读,其中说:闻先生在本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都被后来学者们质疑。又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考虑到时代,不应太苛刻。 读后,确实感到有偏颇的嫌疑。因此我觉得根基不够的来读...
补记 可以读
评分补记 可以读
评分补记 可以读
评分年谱下面的小注有点读不下去
评分爱不释手,篇篇都百读不厌,因为唐诗杂论喜欢闻一多,才情肆溢的诗人和战士。(不造为什么我读的这个版本分数这么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