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08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纳粹意识形态如何逐渐主导德国社会?
★ 普通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
★ 坎迪尔历史奖、古根海姆奖获奖作者
★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二度奖励作者
★ 彼得·弗里切关于纳粹意识形态研究的佳作
1933年1月30日,当听到希特勒掌权和民众的欢呼声时,埃里希·埃伯迈耶在日记中悲痛地写道:“我们是失败者,绝对的失败者。”得知1935年出台的《纽伦堡法令》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后,他愤怒地说:“仇恨被播种了100万次。”然而,1938年3月,他却为德奥合并喜极而泣:“如果仅仅因为成果是希特勒取得的便加以拒绝,这种想法是愚蠢的。”
以上是一个普通的德国市民在20世纪30年代心态上发生的极大变化。在《第三帝国的生与死》中,彼得·弗里切用冷静且客观的笔调,为纳粹的意识形态如何一步步在德国占据主导地位进行画像和分析。纳粹的基本诉求的核心是民族共同体,它呼吁所有日耳曼人纠正《凡尔赛和约》的错误,努力让国家变得强大、充满活力,消除体制中的“不健康”因素。德国要生存,其他人(特别是犹太人)必须死。弗里切披露的日记和信件揭示了德国人的恐惧、欲望和疑虑,也展示了纳粹概念如何渗透普通德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充满力量和启发性,从全新层面探讨了德国人如何努力适应新的种族身份、相信战争的必要性及接受无条件破坏——简而言之,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
【作者简介】
彼得·弗里切(Peter Fritzsche),1986年于伯克利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历史教授。弗里切曾获坎迪尔历史奖、古根海姆奖,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两次对其杰出研究成果授予奖励。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欧洲史及技术史,著有《德国人如何成为纳粹》《弗里德里希·尼采和上帝之死》《解读1900年的柏林》《柏林漫游》等知名作品。
2008年坎迪尔历史奖获奖作者;1999-2000年度古根海姆奖获奖作者;1995-1996, 2001-2002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励作者
【译者简介】
扈喜林,自由译者,内蒙古人,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要从事品牌管理、创新研究、心理学、小说等领域的翻译工作,翻译出版了《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绿色黄金》等20余部作品。
作为一本译著,这本书的语言确实是难得的流畅,尤其是在读过一些让人“寸步难行”的学术译著之后,更感觉到这种流畅的难得。内容很好,引人深思,书的装帧也很好。可惜的是我拿到的这本在引言部分有几页印刷存在一点“重影”问题,不过瑕不掩瑜。如果十分制的话,我愿给8.5。
评分在诸多关于第三帝国的作品中,彼得•弗里切的《第三帝国的生与死》聚焦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变成纳粹分子,与纳粹携手走向自我毁灭,可谓是一部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民众的心灵史。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人们的日记、信件等材料,展现了德国普通人在民族复兴旗帜下与纳粹政权的合作,宏大的帝国愿景最终变为对国内外异质成分——主要是纳粹认为的劣等人种——的迫害,继而最终让德意志民族自身付出了惨重代价。
评分《第三帝国的生与死》通过日记、通信等翔实可靠的一手材料,不仅对纳粹的意识形态和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还对德国民众的心理状态和能动意识进行了画像。也正是在两者之间的合谋下,第三帝国才被打造为融合了平民主义、种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民族共同体,从而酿就了一场惨无人道的世纪悲剧。 民众并非无辜,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很多人选择了与恶同沉,滑向了平庸之恶的渊薮。德国民众与纳粹党徒是一种同谋关系,双方签订了一份无形的意识形态契约,比如针对犹太民族,如果说纳粹以“铁与血”的形式使其物理性死亡,至少普通民众使其社会性死亡:疏离、冷漠、无视甚至选择性遗忘。
评分作者运用很多私人日记展现了宏大历史中的个人视角,人们是如何转变观念,从恐惧同情到支持纳粹,最后对街上被押运的成队囚犯视而不见(收音机电影海报宣传,“创造快乐运动”等等)。在战争的最后,德国的逐步战败在德国人心里形成了自己是受害者的印象,他们通过荣格尔的小说和存在主义为自己庇护。 世界上有两个星球,每个人都愿意站在光的那一边,为此,他们能亲手把带黄星的邻居推向另一半。 然而,在美国犹太人眼里,欧洲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为犹太复国运动提供了契机和能量。…… 全书九成新无划痕四折包邮转。
评分纳粹德国和德国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内容绝对超五星,启发了很多关于纳粹时期德国普通人画像的思考,也对犹太人大屠杀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全面的描摹。可是,这书的翻译简直不能用“糟糕”二字可以形容。机翻或许都不会如此乱用逗号。无主句、奇怪的倒装与插入语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中文。甲骨文品牌之下,这样的译本实在令人很失望。
希特勒的发家史,从 我的奋斗 一书中窥见一斑,便可知希特勒性格中的优点和弱点,也解释了第三帝国从魏玛共和国以后的崛起到灭亡仅仅只用了12年时间,我们只需要弄清楚这三个问题。为何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会容忍这样的狂热一再壮大?为何希特勒一方面能够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2/03/04/%e5%8e%86%e5%8f%b2%e7%9a%84%e4%bc%a4%e7%96%a4/]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美] 彼得·弗里切 / 扈喜林 / 甲骨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1-12) 子扉我 2022年雨水 芙蓉之巅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2年3月4日,发表时有改动
评分 评分 评分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