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她的一切属于她,我的一切属于我。”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的精神自白,对股市崩盘、大屠杀、猎巫运动和一代名伶的私人记忆。
《堕落之后》是阿瑟•米勒于1964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剧本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是米勒对与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之间一场失败婚姻的总结和追溯:主人公昆廷是纽约的一名律师,他一边回顾25年来的人生经历,包括股市崩盘造成的家庭悲剧,麦卡锡“猎巫”行动下岌岌可危的友谊,以及一段痛苦的婚姻,一边反思何为道德、何为人性。最终领悟到人类自从亚当犯了原罪、堕落之后,就有了犯罪的本能,只认识到爱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面对生活而无所畏惧。值得注意的是,剧本在叙事形式上大胆创新,以一种非线性的意识流推进剧情,实现了出场人物视角的自由切换。
有些西方评论家认为,米勒敢于暴露自己的灵魂而写出了一部意义深远的自传体文献,堪与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相并列而无愧。
古怪。尤其是当我反复在玛吉说话的时候带入梦露的脸。我同情她,并且让我讨厌男人。这部剧还是有点顾影自怜的意思吧?我不喜欢自怜的男人。自怜的人还不错,但自怜的男人叫人厌烦。
评分7.3W/1h 在戏剧中使用意识流手法,相当大胆,但阿瑟米勒办到了,不仅如此,或许只有这种表现形式才最契合本部主题,毫无疑问这是作者的内心剖白之作,即使篇幅有限,却也将米勒内心的冲突迷惘,对感情的无力困顿一一呈现。当人想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却总免不了被过去的噩梦纠缠,对于感情,米勒在书中数次反问自己,为何要充当玛吉廉价的恩主。他早已知道他会嫉妒也会冲动,却又抵抗不了佳人的感激与崇拜,即使他根本没有完全回应的能力。过于美丽却无法幸福,在寻找爱的路上一去不返。
评分戏剧的意识流,结合玛丽莲梦露是阿瑟第二任妻子的背景,剧中的自白真实得让人心疼。 “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我一度努力争取不撒谎,但是到头来,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也要生存,亲爱的。” “当一个人敢于寻求爱时……他也正是在寻求力量。” “做那最难做的事:含恨而生吧。”2020-138
评分在戏剧舞台上呈现“意识流”,是了不起的创举;但为了碎点化、流动的表达形式,也付出了戏剧感染力下降的代价。阿瑟•米勒的这种向内深潜,是与赤裸的自我相见,比如在险恶的政治环境(如“麦卡锡时代”)里追问,“每当一个累赘死去……而你安全无恙地幸存下来的时候,你那灵魂深处就没有那种庆幸、庆幸、庆幸的共鸣吗?”在纳粹集中营里,心地善良的父亲和忠诚的儿子,也会由于别人死去而庆幸自己活下来。这一切并非人性离经叛道,而是因为人与人相遇在“堕落之后”。什么才是解救之道呢?“不,不是爱;我曾经爱过他们,爱过他们所有的人!却心甘情愿地把他们送交给失败和死亡,以使自己得以生存……”但无论是私己的情感中,还是在公共事件中,“爱的灭亡教导了我”。幻灭可以是一个起点。拿出非凡的勇气正视现实,用爱心予以宽恕,好像是行得通的
评分在戏剧舞台上呈现“意识流”,是了不起的创举;但为了碎点化、流动的表达形式,也付出了戏剧感染力下降的代价。阿瑟•米勒的这种向内深潜,是与赤裸的自我相见,比如在险恶的政治环境(如“麦卡锡时代”)里追问,“每当一个累赘死去……而你安全无恙地幸存下来的时候,你那灵魂深处就没有那种庆幸、庆幸、庆幸的共鸣吗?”在纳粹集中营里,心地善良的父亲和忠诚的儿子,也会由于别人死去而庆幸自己活下来。这一切并非人性离经叛道,而是因为人与人相遇在“堕落之后”。什么才是解救之道呢?“不,不是爱;我曾经爱过他们,爱过他们所有的人!却心甘情愿地把他们送交给失败和死亡,以使自己得以生存……”但无论是私己的情感中,还是在公共事件中,“爱的灭亡教导了我”。幻灭可以是一个起点。拿出非凡的勇气正视现实,用爱心予以宽恕,好像是行得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