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閤編,2003)、《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2006)、《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2010)、《五四的另一麵:“社會”觀念的形成與新型組織的誕生》(2019)等,主持《新史學》叢刊(中華書局版)及“新史學&多元對話係列”叢書。主要學術興趣是中國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並長期緻力於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角度探究中國史研究的新途徑。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晚清以來的中國人如何從“常態”變成“病態”,又如何在近代被當作“病人”來加以觀察、改造和治療的漫長曆史。“東亞病夫”的稱謂既是中國人被欺淩的隱喻,也是自身産生民族主義式社會變革的動力,在這個意義上,“治病”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醫療過程,而是變成瞭政治和社會製度變革聚焦的對象,個體的治病行為也由此變成瞭群體政治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者以新穎獨特的敘事手法,通過數十幅相互銜接的場景,形象地再現瞭中國社會變遷波瀾壯闊的另一個曆史側麵。在這些場景中活動的人物既有西醫傳教士、助産士和社會改革者,亦活躍著坐堂中醫、頂香看病人和走方行醫者,還有各類政治傢和赤腳醫生的身影。本書力求在一種“情境化寫作”的狀態中充分展示近現代政治演變與傳統醫療因素之間復雜的互動博弈關係。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这样一本长达460页的专业学术著作能够吸引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也许与个人经验不无关系。 五岁之前我被忙于革命工作的父母寄养在乡下,三十年前的西北乡村依旧缺医少药,记忆中头疼脑热胃口不佳或是偶尔煤烟中...
評分文/张喂 因为论文需要一些有关身体与疾病的资料,很多人便向我推荐杨念群的这本《再造病人》,并说与福柯、身体理论相近云云。仔细翻来,却发现这本书与“身体理论”基本没太大关系,只是一本有关于疾病、身体的历史空间的“旅游散记”而已。 杨记叙了这个身体“景点”所构成...
評分中医西医的二元对立在广中医里处处可见,在里面浸泡的人多少在二元对立里想问题,这时,需要一本著作,用充足的历史证据,沿袭历史的脉络,一丝不苟的梳理中国中西医学的变化,并且站在立场的天平正中间发表见解,才能让我们跳出二元对立,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医学观点。这就是...
評分《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这样一本长达460页的专业学术著作能够吸引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也许与个人经验不无关系。 五岁之前我被忙于革命工作的父母寄养在乡下,三十年前的西北乡村依旧缺医少药,记忆中头疼脑热胃口不佳或是偶尔煤烟中...
再版瞭;當年讀完福柯讀的這個,很及時
评分略顯細碎 但還是能抽象齣一些東西
评分略顯細碎 但還是能抽象齣一些東西
评分再版瞭;當年讀完福柯讀的這個,很及時
评分略顯細碎 但還是能抽象齣一些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