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一禾,詩人,詩歌批評傢。1961年2月6日生於北京。小時候隨父母下放河南農村。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83年畢業後到《十月》雜誌社擔任編輯工作。1989年5月31日因突發腦溢血去世。1983年開始發錶作品。已齣版的作品有長詩《世界的血》(春風文藝齣版社,1990年)、《海子、駱一禾作品集》(南京齣版社,1991年)、《駱一禾詩全編》(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
親愛的讀者,你們將要看到的書信寫於1980年代,作者是詩人駱一禾。在那個以詩歌為先鋒為光榮的時代裏,他曾經是北大校園詩歌的領航者,也是那十年中國詩壇最好的詩歌編輯與詩歌批評傢;當他的生命與80年代同時終結時,年僅28歲,被看作是那個時代最後的抒情詩人,而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年嚮史詩性長詩所發起的衝刺,至今少有人能及。
在他為詩而祭獻青春熱血的三十年後,再版他的詩集以及整理集結他未發錶的遺作,既是因為駱一禾作為詩人在中國當代詩歌中的特殊意義和特彆存在,也是因為我們更深地領悟到瞭80年代的精神生活於我們今天的珍惜與珍貴。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不僅是一份個人感情生活的紀念,也是那個時代精神生活之純之密的一個見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诗人的时代,被冠以理想、激情、诗意等充满令人神往的时代面目。在这其中骆一禾与海子、西川合称北大诗人“三剑客”,海子和骆一禾的先后去世,诗人之死,日后被当作一种时代的象征,尤其是海子,更是被无限地神话。 被反复书写已经充满美好想象的八十年...
評分 評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诗人的时代,被冠以理想、激情、诗意等充满令人神往的时代面目。在这其中骆一禾与海子、西川合称北大诗人“三剑客”,海子和骆一禾的先后去世,诗人之死,日后被当作一种时代的象征,尤其是海子,更是被无限地神话。 被反复书写已经充满美好想象的八十年...
哪一首血寫的詩歌/不是熱血自焚的
评分最後張玞的迴信簡直字字泣血,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哭成淚人。讀一禾的信,常常溫暖幸福到眼眶溫熱,卻最終被重重一擊。我常常想到我和小龔,相愛的人總是類似的,遇到一次這樣的愛情是如此幸運,幸運到即使陰陽相隔也感激它的熾烈光火。我可以感同身受張玞,她置身於冷與痛,悲與怨,但誰也彆想剝奪她的命運。能夠遇到他,再承受一次也情願。“最年輕的時候我們一起創造過一段為藝術為愛情的生活,它始終是我自救自律的基石。”一禾玞玞,祝願你們早日相見。玞玞,再見到他,不要輕易原諒他啊!
评分看文化人談戀愛太好瞭
评分駱一禾老婆寫的序言絕瞭。看得我心潮澎湃。文章終瞭潸然淚下。
评分“買瞭一本書,挺貴的,兩塊一毛五”——1983年。【一部很好的文學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