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的梦浮桥》是旅日作家苏枕书十年间精心写下的随笔集,以细致且富含深情的笔触,解析诸如小林一茶、与谢芜村、樋口一叶、川合小梅等十余位人物的命运之旅,透过蒙尘,细腻入骨地写尽世间冷眼热肠。他们即使无法融入这浮世,不得洒脱,却在字里行间透出诸多可叹可爱之处。人生悲哀且寂寞,同时也令人眷恋并喜爱。读者可随意展卷、游目骋怀,跟随作者漫步清寂幽邃的秘境。
好梦如旧 总是看不进去传记,但写诗人的部分却是例外,因为关于他们的故事不是灾梨祸枣的成功学教程或元素光怪陆离的猎奇小说。他们自己好像已经活成了某种精神性的存在,一举手一投足都引人入胜。 上文所说的诗人并不限于写诗的人,而是泛指具有某种特质的人。诗人的神经回...
评分《尘世的梦浮桥》(后文统一以《尘世》代)一书,是关于作品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借由研究日本文化,延伸到古代中国到近现代中国,串联起了日本和中国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也串联了古代、近现代到当代的“人生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地品位人生”。 这本书中涉及到了很多...
评分 评分下午泡了普洱茶,开始看枕书的《尘世的梦浮桥》,家人出门了,周遭很安静。枕书在京都求学,也是个爱书的痴人。她的祖籍在南通,离我这很近呢。时常在天涯看她的博客,豆瓣的小文,看她写这一带的民俗风物,默默微笑颔首。这本《尘》,亦一边读一边做了笔记。看她写松尾芭蕉,...
评分其實這本書裏的一些篇目我在豆瓣就追看過。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一葉》。或許是因為我和她一樣年輕,一樣初次看見生活的真實面目,一樣有那些說不出的掙扎和真心。 “且過下去罷,這塵世間的夢之浮橋。”一葉日記中的這句話,是最打動我的。她看不見橋的那端,卻仍舊要獨自前行...
【藏书阁打卡】新年第一本书,看得细慢。作者文笔淡雅清幽,每篇文章资料丰富,却因为悠然的叙述,很好读。一开篇就是喜欢的俳句师芭蕉、一茶,最爱那句“露水的世”。更喜欢的,是女子们的日记:路女日记从作家马琴的故事开始,讲到他早逝的儿子,江户时期女子基本都不认字,更别提写作,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极度扁平,而这位年轻守寡的媳妇,因为要帮助眼盲的作家公公记录誊抄文章,三十岁之际启蒙书写,在公公去世后,路女继续记录自己的生活,最终于日本文学史上留下名字;还有与丈夫喝酒赏花的小梅,苦苦支撑家计拼命写作的樋口一叶,在青苔漫布的袛王寺静心修行的智照尼,这些日本历史上极少几位留下文字的写作女子,人生故事都令人心折。古时的日本条件艰苦,但也催发出对于生命独特的感悟,幸得这些以梦为桥的旅人们,开启我新一年的阅读与生活。
评分重版出来,换了若干篇目,图片变动最大
评分这个时代的好文字太少了,枕书是一例,不愧是我的白月光,读之唇齿生香,是适合在夜晚细细品读的文字,能疗愈被碎片化阅读伤害的心灵。图片尤佳,喜欢京都的肥猫。
评分枕书写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地方,是我也熟悉的。虽然是我很熟悉的,读着她的文章,还是感叹:原来我并不知道啊。另一个感叹:这本的手感真的太舒服了。
评分且随她逶迤而行,去往那日本文艺之幽境:见风物山水,也观画看展;览传统岁时,也料理日常。连读枕书四书,却在她读俳句中显见她学问之余的才华,这大概以鉴赏力打底,而解析对象是极贴合她性情的,俨如融通。末两篇北京之作,又很见其情怀。另外,此书中的考据亦甚得我心,尤喜《小梅日记》;而灵魂更爱樋口一叶,同她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希望自己以后也能读(到)她的日记!还补读了旧版李长声老师作的序,李老一贯趣笔,又不失识见并总能精确地抖落一些,让人起敬意又受教益;也恰到好处地说了一点前辈该说的话。不算厚的一本,我读得细慢,将完时也连生不舍,于是更放缓了步频——阅读是纸上行旅,却无疑滋养身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