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伟格(1977—),出生于新北市万里区,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硕士班,现为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讲师。
曾获 1999 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2000 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叁奖,2002 年“联合报 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以及 2010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著有舞台剧本《小事》、文集《童话故事》、短篇小说集《王考》与长篇小说《无伤时代》《西北雨》。
“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台湾多项文学大奖得主,一种作废的小说美学
童伟格首部长篇小说,留住过往时光的伤悼之书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七零后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文学金典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认可。我们能从其书写中瞥见魔幻写实、现代主义、内向世代等许多风格,却无法用一个特定的词去概括他,骆以军便曾言:“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无伤时代》是童伟格首部长篇小说,展示了作者从短篇到长篇的突破面向。它也是童伟格出版的第二部作品,许多存在于首部小说的隐秘痕迹,在《无伤时代》浮现得更完整,并且预先揭示第三部作品的部分轮廓。对于这部小说,张耀仁称之为“必要的过渡之书”,《无伤时代》在童伟格的创作历程中占据一个特殊位置。
☆ 童伟格的小说,人事物不时带着伤,其中以《无伤时代》最突出:主角是废人、主角母亲染病、他们生活的山村恍若被废弃,大规模的伤废败坏遍布文本,《无伤时代》仿佛一部伤痕累累的哀悼之书,并且如林俊颖所说,形成一种“作废的美学”,童伟格“以小说书写摩擦出即使作废亦有其神光”。
✨ 内容简介
或许是一个无法具体标示的年代,只能在一座滨海山村中,辨清一对母子的身影。儿子,自弃,始终回忆已经离开的一切事物;母亲,染病,却不断努力地自我突围。两人各自独语或彼此对话,诉说过往或虚构故事;话语不断蔓延,原本只停留一次的时间也因此漫长成永恒,让许多“伤废”的事景自由地铺陈开来,弥漫在那段曾经美好的时光里。
✨ 名人推荐
童伟格用滚滚滔滔的“败坏描写”,铺陈着一套价值——“废人”是“无伤无碍”的,“废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有什么伤害、什么妨碍,因为他们根本不活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的“废人”身份,是以在自我想象世界里的自由决定的。
—— 台湾作家 杨照
童伟格似乎在重建一个品特《今之昔》《重回故里》式的慢速伤害剧场……过往时光成为一个无穷大的“微物之神”小宇宙,所有的悠然、迷糊、良善小人物慢速进行他们坏毁命运的时刻,只有作者可以任意停住画面,勘微那经常是轻暴力对峙,或一种预言式对未来灾难将临竟如此蹉跎、无知之感慨。
——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未战已败的作“废”之说,恐怕大大违逆的不只是时潮,也是所谓的普世价值,童的此一背反毕竟有其悲凉。或者,他是以小说书写摩擦出即使作“废”亦有其神光。在那样敛静的文字,真正内蕴着的是稍稍有着上升出路的人子的深沉孺慕之情,父母、祖父母如同虫豸的一生,因着江以文字显象而如实存在了。
—— 台湾作家 林俊颖
✨ 获奖记录
★ 作者荣获“台北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等大奖
“的确曾有过那么一段时光,我们认为自己是毫发无伤的。那是一个短促经过、容不下任何转折——遑论折痕——的纯粹年代,我们不知道,有一天,我们熟识的任何人都将不再硬朗,我们都将活得比我们想象的久。” 一本讲述小地方人物对这个世界无伤无碍的生活状态的书。也是第一次认...
评分“我们熟识的任何人都将不再硬朗,我们都将活得比我们想象的久。” 童伟格给乡土文学中的人物超出身份的自由度,柔曲强韧。记忆随着消匿的人变得不稳定,乱序里开始与最初可以对折,染疾的母亲与江、干瘦画画的祖父、静静等待消亡的祖母、意外丧身的“父亲”,皆在时间中陷落。...
评分“我们熟识的任何人都将不再硬朗,我们都将活得比我们想象的久。” 童伟格给乡土文学中的人物超出身份的自由度,柔曲强韧。记忆随着消匿的人变得不稳定,乱序里开始与最初可以对折,染疾的母亲与江、干瘦画画的祖父、静静等待消亡的祖母、意外丧身的“父亲”,皆在时间中陷落。...
评分如果說鄉土文學僅僅是一個背景,那么童偉格當之無愧,如果是一種精神,那實在風馬牛不相及。在童偉格小說里荒村只是一個背景,且在敘述中被不斷的平面化抽象化。都市對于鄉土的擠壓撻伐更多表現在人物的恐懼和失落上,這種恐懼、失落、茫然、無措……甚至更多的負面情緒全...
三部小说里最喜欢的,共鸣感强,看得很唏嘘。我们都是废人,太丧太适合豆瓣啦。
评分最近读叶维廉一段话:“我从这些诗人的作品里逐渐提升出来一些语言的策略,可以帮我在香港殖民背景下特殊现代性激荡的经验和台湾冷战时期政治镇压的禁锢感的气氛的复杂情结中找到一个抗衡的起点:要找到一种未被工具化或扭曲化的含蓄着灵性、多重暗示性和意义疑决性浓缩的语言。”不由联想到童伟格作品正是以这样一种语言,确立一个“抗衡的起点”,以语言作为起点,或少数抗衡多数,或一个人抗衡一个时代。
评分读到快结尾时「我在想念大家呢」眼眶一湿,那些「废人们」在童伟格的书写里接连复活,废人们无伤无碍,废人们对任何人都够不成威胁,或怪异或固执或怯懦,废人们存在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次又一次的和世界遭遇、抵抗、失败,仍兀自存活着……从废人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很想念的朋友们的影子
评分祖母,母亲,同学,猫狗,跟随着童伟格展开了一次魔幻之旅
评分台湾多项文学大奖得主童伟格,《王考》之后,首部长篇小说《无伤时代》面世。一本留住过往时光的伤悼之书,阐释一种作废的小说美学。“他们的存在,一塌糊涂。”而这存在中,有荒人们无伤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