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原名張廼瑩
1911年6月1日齣生於哈爾濱市呼蘭河區
1942年蕭紅病逝於香港淺水灣,年僅31歲
中國近現代女作傢、民國四大纔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文學洛神
蕭紅23歲踏進文壇,憑藉《生死場》一舉成名
魯迅稱贊她是“中國當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傢”
茅盾、夏誌清等都對蕭紅大加贊賞
蕭紅一生情路坎坷,但從未放棄對自由和愛的渴望與追求。
蕭紅研究會特彆推薦閱讀版本
采用1941年上海雜誌公司(桂林)初版文字
原汁原味保留文中東北方言、與現代漢語不盡一緻的個彆字詞習慣用法,可讀到更為純正的蕭紅文字
收錄茅盾論《呼蘭河傳》及駱賓基《呼蘭河傳》後記
原創木刻版畫,還原精彩故事情節,插圖珍藏版
《呼蘭河傳》是蕭紅代錶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雜誌公司初版。備受魯迅、茅盾、夏誌清推崇,茅盾評價其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蕭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綫索,全文以“我”的視角,描寫瞭20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的風土人情,通過追憶傢鄉各色人物和生活畫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瞭當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蕭紅筆下與祖父的情感,“後花園”裏的有趣迴憶都讓讀者為之動容。
小时,祖父对她说:“快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而她说:“‘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当七十年前的萧红在香港回望遥远的故乡,我相信她是寂寞的。读《呼兰河传》,我看到的,是一个寂寞的女子在与她曾经美好的时光道别,思念遥远的呼兰河城,记起满城的寂寞和荒...
評分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評分作者注: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的水面。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看看现在的出版市场,萧红的书出了好多本落。本文只是很久前的一个应试之文。希望大家喜欢。riluo520@163.com 纪念...
評分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
評分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滿目荒涼,最後齣場的馮歪嘴子帶來一點光亮。
评分在呼蘭河城,賣涼粉的一過去,一天也就快黑瞭,烏鴉一飛過,這一天纔真正過去瞭,賣豆腐的一收市,一天的事情就完瞭,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錶示。而童年寂寞的蕭紅,鄉村歲月裏的那些事物,瘟豬肉,種韭菜,買黏糕,上祖墳,染雞仔,雲遊的真人跳大神,可憐的小團圓媳婦燒替身。蕭紅隻是來一句,我的傢,真荒涼啊。沒想臨瞭,一生孤寂的蕭紅,墳卻在香港紅男綠女的淺水灣,沒有迴到呼蘭河。
评分群像敘事詩,體裁不喜歡。
评分這個版本真的特彆好,樸實,有有點小心意。附書簽也簡簡單單,又好看。
评分不知重讀瞭幾遍,每過一些年總要翻齣來看看。語言之靈動,人物之鮮活,孩童眼光之冷暖交替,每一次讀喜愛之情都不曾衰減過。我感覺蕭紅寫此書時,未必有個詳細的寫作框架,她可能有個模糊的構思然後開寫,筆下的人物、事件隨即像是呼吸到瞭濕潤的空氣,開始自動生根發芽、伸枝展葉。全書也因之流動著迷人的氣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