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研究会特别推荐阅读版本
采用1941年上海杂志公司(桂林)初版文字
原汁原味保留文中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不尽一致的个别字词习惯用法,可读到更为纯正的萧红文字
收录茅盾论《呼兰河传》及骆宾基《呼兰河传》后记
原创木刻版画,还原精彩故事情节,插图珍藏版
《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杂志公司初版。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萧红笔下与祖父的情感,“后花园”里的有趣回忆都让读者为之动容。
萧红,原名张廼莹
1911年6月1日出生于哈尔滨市呼兰河区
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浅水湾,年仅31岁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
萧红23岁踏进文坛,凭借《生死场》一举成名
鲁迅称赞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茅盾、夏志清等都对萧红大加赞赏
萧红一生情路坎坷,但从未放弃对自由和爱的渴望与追求。
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当代的女作家是乏善可陈的,而萧红绝对是一个例外。一部《呼兰河传》,就足以奠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呼兰河传》首先是表达了作者个人对于儿时童年的追忆和东北小镇家乡的怀恋。因为作为个体生命,其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要,当萧红在香港卧病时,也...
评分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
评分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完成了追忆童年时光的《呼兰河传》。当时是南国的严冬,可究竟不比萧红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城。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写道: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
评分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评分(前话: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本没打算过贴到这儿来。今天发觉豆瓣没有关于萧红的评论。无需多言,推荐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不限此册) 正文:关于萧红的传记很多,大概很多人都是先了解到一点她的身世,其次才读到她作品吧。我却不是,在我读书的历...
开篇很单调乏味,几乎要弃了。从大泥坑开始,有点像林黛玉进贾府,故事奇峰突起,尿点全无。一口气听完,意犹未尽找了电子版来看——堪称年度爽书。说爽似乎又太过薄情,好比读到“庭有枇杷树”,心中忍不住拊掌“妙!”,但也不能从嘴里说出来。卖豆芽菜的王寡妇、东二道街的扎彩铺、豆腐、放河灯、唱大戏、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王大姐……以孩童的视角,轻快的笔触,写尽热闹中的荒凉,很sad又很想击节赞叹。写的真是太好了,很少读到这么好的中文书。
评分这个版本真的特别好,朴实,有有点小心意。附书签也简简单单,又好看。
评分这个版本真的特别好,朴实,有有点小心意。附书签也简简单单,又好看。
评分开篇很单调乏味,几乎要弃了。从大泥坑开始,有点像林黛玉进贾府,故事奇峰突起,尿点全无。一口气听完,意犹未尽找了电子版来看——堪称年度爽书。说爽似乎又太过薄情,好比读到“庭有枇杷树”,心中忍不住拊掌“妙!”,但也不能从嘴里说出来。卖豆芽菜的王寡妇、东二道街的扎彩铺、豆腐、放河灯、唱大戏、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王大姐……以孩童的视角,轻快的笔触,写尽热闹中的荒凉,很sad又很想击节赞叹。写的真是太好了,很少读到这么好的中文书。
评分“爱情并非萧红的全部,充其量只是她生命的一小部分……很多创作者太急功近利了。应该研究萧红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艺术的心灵史,而不是只关注她的情史。”别人认为萧红首先是作家,才是女人,而我认为她首先是一个女人,才是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