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
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伟大小说家,唯一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女作家,誉满全球,作品被译成145种语言,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出生四个月后,她随着身为传教士的父母来到中国,在中国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婚 后定居安徽宿州。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对中国的世情、风土、文化满怀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情感,她视中文为“第一语言”,并将《水浒传》译成英文在全球范围内出版。
1932年,讲述中国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热爱、苦难和救赎的长篇小说《大地》出版,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连续两年稳居畅销榜冠军,获颁普利策小说奖;原出版公司因《大地》火爆畅销,从负债累累一跃成为纽约最著名的图书公司;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奥斯卡5项提名,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超6500万人观影。
1938年,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唯一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
著名翻译家王逢振等倾力献译
一字未删·典藏译本
-
王逢振
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名学者,现居北京,曾出任国际美国研究会(IASA)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和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批评理论和文化研究,先后出版多部专著、译著。
-
韩邦凯
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著名学者朱光潜。
……
【一字未删·典藏译本 】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普利策小说奖双冠之作!
第一部因写中国获诺贝尔奖的命运史诗!
唯一同时荣获诺奖、普利策奖的女作家赛珍珠。
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小说”,改编电影获奥斯卡5项提名!
一部讲述命运核心的小说,就像又读了一遍《活着》!
【唯一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
-
一片燃烧鲜花和热 泪的土地,一个光明和黑暗的世纪
一部讲述命运核心的灵魂史诗
一个将土地视作生命的“父亲”
一个软弱好色的地主,一个精明贪财的商人,一个沉默谨慎的将军
一个个被命运洪流裹挟向前的儿 子
一代在战火中辗转逃往异国的年轻人
-
关于生命的热烈生长,灵魂的苦难与救赎
命运的绚烂与沉浮,人性的沉沦与激荡
-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小说”,100年难以超越的伟大故事。
★享誉全球,鲍勃·迪伦、奥普拉·温弗瑞、林语堂、哈金等大师反复阅读的“百年好书”!
★关于中国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热爱、苦难和救赎,触及灵魂!
★改编电影获奥斯卡5项提名,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超6500万人观影
★作品被译成145种语言,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近四十年,视中文为“第一语言”,将《水浒传》译成英文在全球范围内出版
★一生曾为林语堂的“文学伯乐”、与徐志摩结缘,引发鲁迅、钱钟书、老舍辩议
-
◎ 名人推荐
我早年阅读并仰慕的名家包括海明威、加缪及赛珍珠。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鲍勃·迪伦
赛珍珠是自13世纪的马可·波罗以来,最能让西方了解中国的作家。
——美国历史学家 詹姆斯·C. 汤普森
《大地》表现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小说中的土地宛如一个人物。……将中国农民的经验升华成史诗般的普世艺术:朴素、坚实、庄重又宽厚。这是一代又一代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
——美国国家图书奖唯一华人得主 哈金
-
◎ 媒体推荐
赛珍珠的获奖在于她笔下对中国农民的丰富、宽厚、史诗般的描述。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命运悲剧的伟大描述,它曾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时代与任何角落!
——《纽约时报》
1931年,美国作家赛珍珠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大地》,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年就销售了180万册,连续22个月荣登畅销书排行榜首位,60多个国家相继翻译出版,第二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事实上在3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8个中文译本的《大地》,可以说影响力不亚于美国。 1933年,...
评分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中国这座江南之城名扬中外,而“京口瓜州一水间”的京口怕是知道的人就要少了很多,京口,即今日的镇江,与扬州一水相隔,遥相对望,没有扬州的繁花热闹,反而生出一种安静闲适,这里也正是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成长之地。4个月大的...
评分 评分《大地》赛珍珠 赛珍珠,美国作家,因为从小随父母来到中国,所以对当时动荡的中国社会对人民的影响了解甚多,也是受中国的影响,所以在赛珍珠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是以中国为题材来创作的。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期间的小说和传记都与中国的传统有关,有些则与西方思...
评分我第一次知道赛珍珠的《大地》,还是在高二时候,在作文材料里面的介绍。当时语文考试,我一直想采用,一直没有机会,因为对《大地》的故事也并不怎么了解。最近在微信读书上,我读完了三部曲的第一部,王龙故去了,家族第一代谢幕,开始了家族第二幕。 王龙作为第一部的主人公...
965/半个月断断续续读完,波澜不惊,朴实无华,作为一个身体上的美国人,内心上的中国人,深深的感受到赛珍珠在两个国家,两种文化里的纠结。大地写农民,儿子们写少爷、商人和军人,分家写青年知识分子、革命者、享乐主义者,在历史的洪流里,人无法成为孤岛,首先是身份,然后是立场。虽然是长篇巨制,但是出场的人物不复杂,男人,女人,尤其女人,女性作家在女性的写作上,往往比男性作家来得更加真实。小说用了最传统的叙事结构,非常的接地气,丝毫不矫情造作,无论从故事层面,还是文本价值上,都配得上它的文学地位。
评分语言朴实,但是整个故事特别有感染力。时代洪流中的三代人,从第一代的贫苦农民,到第二代地主、商人、军阀,再到第三代的新兴一代,他们的世界越来越大,面对的矛盾和思想冲突越来越剧烈,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大地这个根源来汲取养分、孕育希望。
评分【藏书阁打卡】作者对农业生产所知不多,对农村经济也没什么概念。王龙与阿兰两个劳动力的家庭一个丰年辛勤劳作的收获即购得破落的地主家的田地,有点想当然了,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有点多。王龙一家三代的人生境遇折射了旧中国犹如一个打不开的死循环,王龙阿兰参与抢劫城里的富翁而发家致富,结尾王虎被强盗殴打而丧命。农民靠天吃饭,丰年与灾年交替,兵匪横行、军阀混战,各方打着革命、救国救民的旗号,不过是新军阀代替了旧军阀,龙椅轮流坐。天灾人祸能将农民逼上绝路成为流民、沦为强盗,乱世之下,受过西方教育知识分子脱离底层民众,对民众底层的顽冥不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如何去改变?统治者要的只是服从命令的顺民,最好如在夫权之下阿兰一般任劳任怨,将不满埋进心底,带进坟墓。也可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灭亡”。
评分其实我还想多给半颗星的。很喜欢第三部,新与旧的节点,东方和西方的边界,那种寻找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挣扎,迷茫与不确定的心理,脆弱的敏感和自尊,刻画得相当到位
评分其实讲了个非常老套的故事,书里的任何一个情节你都能从各种乡土电视剧里看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