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文化論集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陳衡哲 主編
福建教育齣版社
王憲明,高繼美 譯
2009年1月
262
35.00元
平裝
9787533451196

圖書標籤: 中國文化  文化  陳衡哲  文化史  知識分子  中國  音樂  趙元任   


喜歡 中國文化論集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11

中國文化論集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文化論集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文化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描述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如何獲得其文明

中國文明起源相對較晚

中國文明逐漸但卻持續地發展

中國文明得益於外來影響甚多

第二章 中國曆史上的宗教與哲學

第三章 繪畫與書法

古代期

中期:成熟期

近代:個性化發展時期

結論

第四章 音樂

一、中國音階

二、鏇律、和聲、節奏

三、樂器

四、音調

五、音樂在中國人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六、中國音樂的未來

第五章 建築——以北京城的演進為基礎的曆史概述

一、先秦首都的規劃

二、自漢至唐(前206~907)

三、遼(1066[907]~ll25)、金(112~1234)、元(1280[1206]~1368)統治時期的北京

四、明(1368~1662[1644])、清(1662[1616]~1911)時期的建築

第六章 戲劇

第七章 文藝復興

第八章 科學之引進中國及其發展

第九章 古生物學

第十章 中國地質學

區域調查與繪製地質圖

地層

造山運動、火山與深層火成活動

礦産資源研究

地文學與地理學

地震學

與地質學相關的一些新興事業

第十一章 考古學

曆史背景

中間過渡階段

近期的研究工作

展望未來

第十二章 生物科學

生物學實驗室及研究所的發展

近年來的活動

研究機遇

展望未來

第十三章 中國教育

1928年之前的改革

南京國民政府管製下的教育

未來20年教育計劃

第十四章 農業

第十五章 工業

農業

礦業

製造業

勞工

第十六章 中國婦女的過去與現在

第十七章 社會變遷

一、引言

二、物質條件

三、社會結構

四、思想與理想

第十八章 結論

書摘插圖

第一章 中國如何獲得其文明

儒傢對傳說不加批判地接受,狂熱地相信封建主義和半公有製的土地所有製所代錶的黃金時代,其中國曆史觀之不真實,就像婆羅門所持的印度曆史觀未被科學的考古學推翻以前一樣。上世紀(19世紀)中期,西方外交官及傳教士開始研究中國曆史,發現儒傢的中國曆史難以接受,原因在於,這些人士來到東方之時,歐洲的對外擴張已經強勁地開始,他們醉心於其傢鄉歐洲工業革命的果實,他們從中國人自己所闡釋的退化的中國觀念中為自己的工作找到瞭閤法性,找到瞭他們的“進步”文明令人意滿誌得的證明。這樣,在西方就齣現瞭一個影響廣泛的傳統,認為中國文明遠在數韆年前就已經達到巔峰,從此以後便不斷退化,至少是停滯不前。此外,中國人對商人和傳教士的強烈抵抗又給西方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中國人極其保守,從來不接受外來文化影響。毫無疑問,現代漢學傢們更世故一些,因為曆史學在其本土已經有瞭不同的標準,但是舊的標準很難消亡,直至今日,在許多西方人士看來,中國文明不過是另外一個埃及或美索不達米亞,隻是因為某種不明的原因,中國文明特彆垂而不死而已。甚至連博學的格蘭內教授也把其論古代中國的書命名為《中國文明史》,無意識地暗示他的大作所涉及的範圍,即公元前87年前,就是中國文明史的全部內容。

事實上,曆史真相遠非如此。現代考古學業已證明,中國早在青銅器時代之前有一新石器晚期的存在。在河南北部安陽的考古發掘已證明,殷朝或商朝的文化在許多重要的方麵都不同於同期的文化。對經典的考據及對於現在可以看到的古文,包括甲骨文和金文的比較研究,已經開始使我們能夠確定儒傢傳統的真實性,並建立起一個有關這些傳統的起源的編年對照二一切都指嚮這樣一個事實:古典中國文明成長緩慢,但卻一直持續不斷,在以後的朝代裏,盡管有內戰及外敵入侵,它卻始終沒有停止:我們把同樣的批評方法用之於研究曆史資料,就很容易探明從中古到近代中國是如何一步步發展過來的,探明每個時期的政治社會組織及心理狀況和物質成就特點如何=我們更不應認為中國比同一時期的其他文明更保守,因為我們發現,在過去的4000年中,隻要與外來文化有足夠的接觸,而所接觸的文化又有某種值得學習的東西,中國文明就會不斷受到影響:隻不過如此吸收而來的文化漢化如此徹底,一般粗淺的研究常常不易弄清其真正的來源=有鑒於此,本文對近期的研究成果做一簡要總結,以證明上述結論的正確性:

中國文明起源相對較晚

首先,中國文明的起源遠比想象的要晚我們現在業已知道,大多數傳說中的皇帝最早都齣現於公元前4世紀以後的作品中:因此,我們隻需對三代做一研究即可。不過,《書經》中有關夏朝的兩章中的“可靠”部分現在被普遍認為是公元前4世紀以後的作品②,就連《書經》和《詩經》中有關商朝的章節也被最優秀的中國學者認為是宋國即公元前770年以後的東西。④不過,河南北部安陽所發現的甲骨文卻為我們提供瞭有關商朝的可靠資料,已有的證據顯示,《史記》中所列商朝諸王大體是正確的。①由於該書還提供瞭一份類似的有關夏朝諸王的名單,因此,很可能它並不僅僅是一種神話傳說,而是另有意義。事實上,我們不必懷疑夏朝是否存在,原因在於,秦帝國形成以前“夏”這個字眼常用來泛指中國人,就像“漢”在以後的朝代中被廣泛用於指稱中國人一樣。除此之外,我們對於這一朝代一無所知。

下述這樣一個事實是十分重要的,即:在近一韆二百年以來所發現的數韆件古青銅器之中,沒有一件可以確定是夏朝的。商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技術在中國似乎找不到更古老的先祖。同樣有證據錶明,戰車用於作戰也始於商朝。②甲骨文的古樸以及安陽文化遺存中幸存下來的多色陶器③與安得遜在河南、甘肅、瀋陽等地所發現的仰韶青銅器一石器文化極為相似④。這一切似乎都錶明,中國的青銅時代開始於商,而商之前的朝代仍處於青銅器一石器時代,即仰韶時代。如果這些結論與事實相距不遠的話,那麼,中國的青銅時代的開端不會早於公元前1700年,這一時間大約比閃族或埃及晚2000年。

《禹貢》、《管子》、《孟子》、《左傳》中都提到瞭鐵。但是,由於上述前兩書的時代沒有確定,因此,我們隻能從後兩書中尋找證據。《左傳》中提到,公元前513年,秦國的兩名官員徵取瞭480斤鐵,用以鑄鼎,以在其上刻寫刑律。就鐵而言,480斤並非什麼瞭不起的數量,而不僅提到使用的材料還要提到徵收的具體數量,這一事實錶明,當時鐵還是非常稀有的。孟子提到鐵器被用於耕種。也許鐵製武器也在同一時間流行開來,但青銅器一直延續到漢代:據此,我們可以把鐵器引入中國的時代確定為公元前6世紀,這一時間比美索不達米亞或埃及鐵器時代的開端要遲數百年,比印度鐵器時代的開端可能晚瞭上韆年。

中國文明逐漸但卻持續地發展

很清楚,中國早期文明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實際上中國文明在各個階段的發展都是如此。三代的皇帝都是即祭即政,同時擔任著壟斷一切政治職務的統治部落的酋長。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封建諸侯國被逐漸轉化為軍事國傢,政治權力轉移到那些與諸侯王不屬同一宗族的貴族手中。到此時為止,王權已經變得遠沒有以往那麼神聖,公元前221年,當第一個帝國秦朝建立時,皇帝仍兼有祭司之職,不過,傢族與國傢之間的關係已經根本改變,原有的封建貴族隨著戰國一起消亡瞭。漢朝皇室的平民齣身使之更加強調其世俗性,但終漢一代,宗教與政治繼續密切聯係在一起。公元3世紀至5世紀末北方蠻族的占領以及佛教日益擴大的影響毫無疑問助長瞭皇位的世俗化,結果,從唐朝開始,盡管皇帝仍然是“天子”,但其性質已經與原來意義上的“天子”有天壤之彆。

土地占有、政府官員的選拔、軍隊的組織等,都經曆瞭相應的變化。公元前359年前,秦國把僵化的半公有製的土地耕種製度改為土地個人私有。在此之前,農民是其封建君主的農奴。隨著第一個帝國的建成,盡管不斷有人嘗試“均田”,土地私有製度繼續維持,但農民仍然要服勞役和兵役,而土地仍然是國傢的財産,至少從名義上說是如此。土地私有製度的正式確立,是在唐朝初期。公元623[624]①年,頒布新稅製,免除每年20天的徭役,改徵絲。公元722年建立募兵製,民眾不再服兵役,勞役也差不多解除。②土地耕種者由農奴逐漸轉化為公民,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實。正是因為這一轉變,中國文明纔沒有建立在奴隸製之上,奴隸隻限於傢內服務,而且到19世紀時已逐漸消失。

政府官員的選拔經曆瞭一個類似的演化過程。公元前7世紀之前,官位是世襲的,由國王或封建諸侯王的同族成員壟斷。後來,一些諸侯國的君主開始從傢庭之外選拔人纔擔任其顧問,不過,此時選拔的對象仍限於貴族。即使到瞭戰國時期,國傢任人唯纔,但成功者總是那些貴族們的年輕後裔,因為教育當時是統治階層的特權。公元前221年秦帝國建立時,階級差彆已不甚明顯,但是,中央集權程度如此之高,所有官員的任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及其大臣,而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貴族後裔。漢朝起自布衣,故嚮所有階層開放官職。公元前136年,頒布瞭選拔官員的舉薦考試製度。但是,除瞭招考博士生員之外,很少舉行考試,終漢一代,官員的任命通常不取決於任何正式的考試,而是由上級官員舉薦,這些上級官員同時也被授權為自己選拔助手與職員,被舉薦的對象常常就齣在這些人中間。

在此後的朝代中,官員選拔製度更加嚮金錢資助和舞弊行為敞開瞭大門,中央嚮各地區派遣永久性的欽差大員,完全按照自己的看法把各地官員劃分為九品。據說,他們總是把名門望族的後裔排在上品,把平民的子孫排在末品。直到唐朝時,考試製度纔成為選拔官員必不可少的一關,並嚮所有階層開放,毫無偏嚮。但即使此時,盡管高級官職保留給那些通過瞭國傢統一考試的人,未經考試者也可以通過下述方式進入官員隊伍,即先做小吏,逐漸提升。

9世紀以後,半獨立的軍事首長在各自所轄區域壟斷著政治權力,自然要任命民政官員:在任何情況下,考試製度不適用於軍事官員的任命。宋朝實行考試製度,不過,錄取名額大大增加,考試程序也更加嚴格,所有公務員都要經過考試選拔。明朝時,軍官的選拔也實行類似的考試。這樣,國傢科舉考試製度的確立與完善經過瞭差不多1200年的時間。①

中國文化論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著者簡介

陳衡哲(1890~l976) 筆名莎菲(SophiaH.Z.Chen),1914年考取清華留美學額後赴美,先後在美國瓦沙女子大學、芝加哥大學學習西洋史、西洋文學,分獲學士、碩上學位。192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西洋史。之後又先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東南大學、四川大學。是我國新文學運動中著名的女學者、作傢、詩人和散文傢。著有短篇小說集《小雨點》、 《衡哲散文集》、《文藝復興電》、《西洋史》及《一個中國女人的自傳》等。


圖書目錄


中國文化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象 1930年代齣英文版後,這次首次推齣中文版,值得收藏。

評分

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象 1930年代齣英文版後,這次首次推齣中文版,值得收藏。

評分

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象 1930年代齣英文版後,這次首次推齣中文版,值得收藏。

評分

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象 1930年代齣英文版後,這次首次推齣中文版,值得收藏。

評分

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象 1930年代齣英文版後,這次首次推齣中文版,值得收藏。

讀後感

評分

2009年1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印行的二十五万字的《中国文化论集》问世了。书的腰封上印着十几个大字:尘封了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大字的下方排列了十八位论文作者的大名:丁文江、胡适、蔡元培、赵元任、朱启钤、余上沅、任鸿隽、葛利普、翁文灏、李济、秉志、胡先骕、朱经...  

評分

1. 难得 太平洋关系协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是个神奇的组织 《中国文化论集》作为为其第四次年会编撰的论文集 实在难得 原作是英文 中文翻译也流畅文雅 阅读起来毫不费力 实在难得 从主编陈衡哲起 介绍宗教与哲学的胡适 绘画与书法的蔡元培 音乐的赵元任 戏剧的...

評分

1. 难得 太平洋关系协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是个神奇的组织 《中国文化论集》作为为其第四次年会编撰的论文集 实在难得 原作是英文 中文翻译也流畅文雅 阅读起来毫不费力 实在难得 从主编陈衡哲起 介绍宗教与哲学的胡适 绘画与书法的蔡元培 音乐的赵元任 戏剧的...

評分

2009年1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印行的二十五万字的《中国文化论集》问世了。书的腰封上印着十几个大字:尘封了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大字的下方排列了十八位论文作者的大名:丁文江、胡适、蔡元培、赵元任、朱启钤、余上沅、任鸿隽、葛利普、翁文灏、李济、秉志、胡先骕、朱经...  

評分

2009年1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印行的二十五万字的《中国文化论集》问世了。书的腰封上印着十几个大字:尘封了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大字的下方排列了十八位论文作者的大名:丁文江、胡适、蔡元培、赵元任、朱启钤、余上沅、任鸿隽、葛利普、翁文灏、李济、秉志、胡先骕、朱经...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文化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