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台湾一同学所撰,放上这里,盼对读者有一定帮助。) Crito的中譯史 1 本文略述從民國初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Crito在中文世界的翻譯情形。在眾對話錄中,Crito的翻譯版本算是比較多的。整體而言,Crito的翻譯底本由以英譯本轉為希臘文文本;翻譯風格則由文言文...
评分《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三篇对话属于柏拉图对话中较为容易理解的对话。《游叙弗伦》追问虔诚的本质,集中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思考方式;《苏格拉底的申辩》被王庆节老师看做是最早的对哲学的辩护,这一视角确实带来了对《苏格拉底的申辩》全新理解;《克力同》...
评分按照传统解读的四篇一组的归类方法,这篇对话常常被与<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归为一组,虽然这四篇发生的时间顺序连续且明显,但<申辩篇>被认为在很早之前写成,这篇与<申辩篇>,<克力同篇>一起被现代观点归为早期作品,因为这与其他早期作品一样,苏格拉底使用反问法,...
评分读完色诺芬的版本,再来从柏拉图的角度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色诺芬文中的苏氏更加质朴,而柏拉图的行文更增添了人物的情绪在里面,读时也更加强烈地被唤起心中的崇敬之情与敬畏之心。 此外,作为译作,本书的结构十分完整而友好,三篇著作均包含了译文序/提要/正文/译后话,书...
评分印欧哲学同出一源,印度转入了冥想、灵修,欧洲由苏格拉底转入了理性、科学,但是都有一个灵魂不灭的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打造了古典哲学,替代了传统的自然派哲学。苏格拉底和耶稣一样充满智慧却没有留下文字和著作,名声通过门徒传播,思想影响世界。怎样成为...
第二遍读。翻译太绕。实在不知道柏拉图是怎么做到的?——短短篇幅里,提出一个要命的问题,给出一个致命的论证,还讲了一个故事……
评分柏拉图虽然也很看重观众,但他不像后世的姚斯等人是把读者视为文本流播的必要部分,柏拉图更多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待观众的。当然,柏拉图是从城邦教育和追求真理的角度出发的,而接受美学的时代是无关“诗教”和阐释学大兴的时代。
评分“信与不信的人没有共同立场,他们只是各执己见,互相轻蔑。”苏格拉底始终坚守他眼中的真理,哪怕是遭受真理的不公,这是他的正义。
评分此书属于图书馆的破败书籍之一,看这书纯粹是为了添加点肚子里的墨水,将来上课时能扯扯苏氏之死的时候能顺带出一两个思辨小故事装装逼。先看的是申辩,后游,最后克力同。在看政治哲学时提到在申辩中的苏与克中那个遵纪守法的苏是否矛盾,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苏在克中强调的是当时自己与国家的协约,你一旦立此规定这就表示你遵守了国家的法律等等,这同样属于道德类的事,在苏眼中它并不比那些孝顺之类的要轻。这点就单纯的理性概念而言却是如此。看到这段我往往想到我们为什么就没什么资格和国家签签协约呢,那生来就被强迫盖好的图章也就难怪这么多人违约了(这明显是不平等条约)。克力同中也流露出了苏的精英政治观,最富理性的人的意见更值得考虑,却是如此。从小小的现实看,民主权利纵使是掌握在大学生手中了,仍是一个太多不理性选择的结果
评分图书馆借的 只简单看了下申辩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